|
|
|
风景这边独好——改革开放30年西藏旅游业发展纪实
|
|
时间:2009-09-14 |
|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古老的高原大地。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西藏旅游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30年来,西藏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乘改革开放春风旅游业开始起步
1980年初,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我区旅游业开始起步。为更好地发展旅游事业,自治区成立了西藏旅游游览事业局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拉萨分社,当年就接待境外旅客1059人次,是西藏和平解放到1979年间接待外国人总数的40多倍。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央加大了对西藏的投资力度,实施了43项援藏工程。其中,新建了8座宾馆(饭店)用于旅游接待。随后,国务院又批转了国家旅游局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西藏旅游事业发展的报告,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推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到1987年,接待境外旅客已达6万多人。
旅游步入快车道赴藏游客过百万
1991年至2005年,是西藏旅游的快速发展期。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把发展西藏旅游业作为重点作出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业这一优势特色产业。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提出以导游援藏方式支持和帮助西藏导游队伍建设,从全国各地组织导游人员进藏,自2003年4月每年一届的百名援藏导游员连续不断进藏帮助工作,既解决了我区导游队伍建设滞后的燃眉之急,也推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004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强调大力发展旅游业,精心培育旅游精品,以旅游业带动农牧民增收和相关产业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精神,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旅游业实现新跨越,当年接待进藏旅客达到180万人次。
旅游业突飞猛进呈“超常规、井喷式”发展
2006年,自治区党委提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将旅游业确立为三大产业的龙头产业,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我区的旅游业更是突飞猛进,旅游人次突破200万,达到251.2万人次,是1980年的712.6倍。旅游总收入27.7亿元,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9.6%。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并召开了首届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要求,确定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年,西藏旅游业在2006年增长较快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上升,收入增长超过人数增长,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呈现出“超常规、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51万人次,增长60.4%,比1980年增长近800倍。实现旅游总收入48.5亿元,比2006年增加21亿元,增长75.1%,比1980年增长2200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区内GDP的14.2%,比2006年增加了4.6个百分点,比1980年增长近75倍。
旅游业带动“三产”大发展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截至2007年,全区有各类旅游企业1212家。其中国际国内旅行社56家,星级饭店(宾馆)88家,拥有客房6894间,床位13543张。旅游汽车公司11家,拥有各种旅游定点车辆2777辆。旅游商贸服务公司4家。全行业拥有固定资产达46.8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84万人。全区有8717户农牧民参与旅游经营,创造非农就业岗位34870多个,年收入达2.2亿元,人均增加收入6383元。
1980年到2007年,全区旅游累计收入166.58亿元,旅游收入增幅高于全区GDP增幅23%。旅游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很强的拉动和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旅游经过了风雨的洗礼,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目前,我区已拥有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A级旅游景区3个,1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旅游客源市场也由发展之初单一接待外宾型发展到今天集入境、出境、国内三大市场为一体的旅游客源体系。同时,还开发了如拉萨雪顿节、雅砻文化节、羌塘赛马节、珠峰旅游文化节等民族风情旅游产品。截至2008年10月,30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旅客1567.48万人次,年均增长29.8%。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记者马疆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