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南式糕点 自创经营模式
当年,郭玉生将店铺就选在了最为繁华的前门外观音寺(现在的大栅栏西街东口路北)。铺面坐东朝西,三间门脸,二层小楼,进门后左边是青盐店,右边是茶食柜,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稻香村南货店”。
开张这天,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郭玉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南店北开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稻香村前店后厂(那时又叫“连家铺”),自制各式南味糕点、肉食,既好看又好吃,不但花样翻新,而且重油重糖,存放数日不干,在气候干燥的北京很受欢迎。当年稻香村生产的冬瓜饼、姑苏椒盐饼、猪油夹沙蒸蛋糕、杏仁酥、南腿饼等在京师是初次露面,让习惯吃北方“大饽饽”的京城人享受到了精致的正宗南方美食。这家南味杂食店没多久就“火”了起来,大街小巷一传十,十传百,食客络绎不绝,上到名人百官,下到平头百姓。
据《旧都百话》记载:“自稻香村式的真正南味,向北京发展以来,当地的点心铺受其压迫,消失了大半壁江山。现在除了老北京逢年过节还忘不了几家老店的大八件、小八件、自来红、自来白外,凡是场面上往来的礼物,谁不奔向稻香村?”而稻香村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也是京城糕点铺中的异类,这种经营模式逐渐被后来的饽饽铺、食品铺所效仿。
用料讲究 花样翻新
稻香村食品讲究“四时三节”,端午卖粽子,中秋售月饼,春节供年糕,上元有元宵。用料讲究正宗,核桃仁要山西汾阳的,因为那里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浓郁,嚼在嘴里甜;玫瑰花要用京西妙峰山的,因为那里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气味芬芳,而且必须是在太阳没出来时带着露水采摘下来的;龙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华的等等。做工讲究“凭眼”“凭手”,例如熬糖何时可以端走全凭师傅的经验,早一分钟没到火候,晚一分钟火候又过了,这就是所谓的“凭眼”;“凭手”则是指将熬好的糖剪成各种形状,这全是手工活儿。
郭玉生心里明白,自己做的是字号活儿,料要用最好的,货不能有半点马虎,年节打“连班”(加班)他亲自到油面间去查看,油是不是少放了,火候是不是到家了。郭掌柜更懂得主顾是衣食父母,买东西没带现钱的他敢赊,留下订单的不论多远保准按时送上门。
为了把稻香村这块牌子叫得更响,郭玉生和他的门人鼎力开发南味食品,不惜重金从上海、南京、苏杭、镇江请来名师,一个个风味独特的产品纷纷摆上柜台,肉松饼、鲜肉饺、枣泥麻饼、酱鸭、筒鸭、肴肉、云片糕、寸金糖……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稻香村,拎一盒印有“上品官礼”字样,品贵名重的糕点;买几包酥糖或几块熏鱼,稻香村的食品在京城真正成了敬父母、送朋友的馈赠佳品。
稻香村也成了许多文化名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作家谢冰心、燕京大学著名体育教授马约翰、京剧名角谭富英,都经常到稻香村购物。1912年5月,鲁迅先生来到北京,寓居宣武区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这里离观音寺稻香村仅有两三里路。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13年到1915年期间,短短两年多时间,鲁迅先生有记载的到稻香村购物就有15次。
有一次,谢冰心和吴文藻夫妇来到店里,买了一些熟食和南糖,店伙计包好算账时,冰心夫妇才发现身上没有带钱。伙计跑上二楼请出了掌柜的。老掌柜一见是熟人,满脸笑意,忙说:“东西您先拿去用,下次来一块算就行了!”多少年之后,冰心老人忆起此事,对稻香村诚信的生意经仍赞不绝口。
今天的北京稻香村已拥有近百家连锁店,一个物流配送中心,300多个销售网点,并迈出了开创有特色的社区专卖店的第一步;建成了全国传统食品行业内厂房最大装备最先进的生产基地;生产糕点、肉食、速冻食品、月饼、元宵、粽子等各种节令食品共6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近20亿元,获得“中华老字号”、“北京市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现如今“稻香村商标”归为苏州稻香村所有。
如今,走进稻香村的门店,不光是精细考究的各式糕点、新鲜的熟肉、用豆制品做成的几十种全素宫廷菜、各种干果炒货,还有在别处难得一见的江米酒酿、年糕、炒红果等传统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再加上豁亮的玻璃柜台,专门用来收钱找钱的不锈钢小盘小夹,设专人找兑零钱,营业员一年四季一水儿的白大褂、白帽子,包熟食用油纸、盛糕点用纸袋这些别具特色的“老讲究”更是透着亲切。而稻香村营业部每天门庭若市,早已成为北京商业中最热闹的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