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建筑学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但体育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使用的运动场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大约在2000年前,维特鲁维写成历史上第1本建筑学专著。19世纪末.奥运会的主办推动了体育建筑的发展。20世纪,很多国家出版了体育建筑专著。从1912年至1948年体育建筑竞赛成为历届奥运会中艺术比赛的重要项目之一。二战后,体育建筑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体育建筑学正式从建筑学中独立出来。60年代.国际上成立两个专门进行体育建筑研究的国际学术组织,即“体育和休闲建筑研究组”和“国际体育建筑工作组”。1983年,意大利弗朗西斯科著《传统的空间》论文.深入阐述了体育和建筑的关系。1985年,美国弗林编著《体育运动和娱乐设施规划》一书.明确地把规划纳入体育建筑学范畴,比以前的体育建筑学有所突破。
中国体育建筑学研究起步较晚。1978年以后,体育建筑建设速度加快。1981年,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编著《体育建筑设计》一书出版。1984年,体育建筑学会在承德成立。1999年2月,经国家体育总局同意,建设部批准成立“中体建筑设计所”。它是建国50年来,首家经建设部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体育建筑工艺、体育器材及配套设施的设计单位,为今后我国体育建筑事业的特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1949年全国各类体育场馆不到300O座,到1995年已有61.5万多座,是1949年的210多倍。特别是党的11届3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特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1981年至1995年15年间共新建体育场馆设施 403347个,每年平均增加 2689O个。各地陆续建设了一批体育设施,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缓解了各地体育场馆不足的现象,而且这些场馆的遣型也逐步多样化,并应用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另外,作为国家间友好交往的象征,我国体育建筑部门还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的3O多个国家援建5O多个体育场、馆、游泳池等体育设施,有力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为表彰我国政府为第3世界国家建设体育设施做出的特殊贡献,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于1986年专程来华,将国际奥委会最高荣誉奖——奥林匹克杯授予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