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2德国霍因海姆大学热带和亚热带农业中心,德国斯图加特70593)
摘要:简要回顾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产生、扩展和增长3个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从有机农业的面积、占耕地比例和有机产品的市场状况,综述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并讨论了世界有机农业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产品;历史回顾;特色发展
进入21世纪,世界有机农业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2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达2 30O × 104 ha,比2000年增长了31.4%。有机产品销售额为25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42. 9%。有机农业遍布几乎世界各国,在耕地中的比重和从事有机农业的农场都在增长。有机产品不仅在其世界主要市场的欧洲、北美和日本,而且在许多其它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增长。笔者回顾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综述发展动态,讨论世界有机农业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问题和对策,旨在为中国的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 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按照有机农业产生和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产生、扩展和增长3个阶段。
1.1 产生阶段(1924~1970)
有机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由德国的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开设的“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其理论核心为:人类作为宇宙平衡的一部分,为了生存必须与环境协调一致;企业作为个体和有机体:要求饲养反自动物;使用生物动力制剂;重视宇宙周期。德国的普法伊费尔(H.Pfeiffer)在农业上应用这些原理,从而产生了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至20世纪20年代末,生物动力农业在德国、瑞士、英国、丹麦和荷兰得到了发展。
20世纪30年代,瑞士的汉斯·米勒(Hans Mueller)推进了有机生物农业(organic-biological agriculture)。他的目标是:保证小农户不依赖外部投入而在经济上能独立进行生产,施用厩肥以保持土壤肥力。玛丽亚·米勒(Maria·Mueller)将汉斯·米勒的理论应用到果园生产系统。拉什(Hans Peter Rush)强调厩肥对培肥地力的作用,丰富了通过土壤生物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有机物质循环的理论。汉斯·米勒和拉什为有机生物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有机生物农业在德语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
英国的霍华德爵士(Sir Albert Howard)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的奠基人。他总结了在印度长达25年的研究结果,1935年出版了“农业圣典”一书,论述了土壤健康与植物、动物健康的关系,奠定了堆肥的科学基础。1940年,美国的罗代尔(J. I. Rodale)受霍华德的影响,开始了有机园艺的研究和实践。1942年出版了“有机园艺”一书。英国的伊夫·鲍尔费夫人(Lady Eve Balfour)第一个开展了常规农业与自然农业方法比较的长期试验。在她的推动下,1946年成立了英国“土壤协会”,该协会根据霍华德的理论,提倡返还给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以保持生物平衡。20世纪50~60年代,有机农业(lemaire-boucher)在法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立了“自然和进步协会”,在唤醒消费者在食物对健康影响意识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的冈田茂吉(Mokichi Okada)于1935年创立了自然农业(natural agriculture),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尊重自然,重视土壤,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主张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不施用化肥和农药获得产量。20世纪60年代加剧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促进了自然农业在日本的兴起。自然农业技术纲要成为日本有机产品标准的重要内容。
1.2 扩展阶段(1970~1990)
20世纪60年代后,有机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扩展。特别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如高投入低效益、农产品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加剧等,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以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低投入、高效率、食品安全为宗旨,回归自然、寻找替代以及持续农业的思潮和模式,包括有机农业、有机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等,概念得到扩展,研究更加深入,实践活动活跃。
1970年,美国的威廉姆·奥尔布雷克特(William Albrecht)提出了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的概念,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纳入了有机农业的生产系统。英国“土壤协会”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有机产品的标识、认证和质量控制体系。1972年,国际上最大的有机农业民间机构— 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IFOAM)成立。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有机农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如法国国家农业生物技术联合会(FederationNationale d' Agriculteure Biologiques,FNAB)和瑞士的有机农业研究所(Forschungsinstitutfuer biologischen Landbau, FiBL)—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业研究所,都成立于20世纪70~80年代。这些组织和机构在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立法工作在有机农业标准制定后逐步展开。美国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分别与1974和1979年采用有机农业法规。美国农业部于1980年对美国23个州的69个有机农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发表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对美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潜力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定义了有机农业,提出了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和行动建议,对促进美国有机农业立法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于1985年采用了有机农业法规。
1.3 增长阶段(1990~)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增长期,其标志是成立有机产品贸易机构,颁布有机农业法律,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1990年,在德国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贸易机构— 生物行业商品交易会(BioFach Fair) 。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有机食品生产条例”。欧盟委员会于1991年通过欧盟有机农业法案(EU2092/91),1993年成为欧盟法律,在欧盟15个国家统一实施。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有机产品生产国,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机农业法规。1999年,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IFOAM)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制定了“有机农业产品生产、加工、标识和销售准则”,对促进有机农业的国际标准化生产有积极的意义。政府通过立法规范有机农业生产,使公众生态、环境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扩大了对有机产品的需求规模,有机农业在研究、生产和贸易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是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欧盟有机农业法规中,有机(organic)、生物(biological),生物动力(biodynamic)和生态(ecological)农业都被视为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 。
国外有关生态或有机农业的名称各异,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和自然农业等,其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通过生物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尽可能减少外部投入;禁止施用化肥和人工合成的植物保护制剂;很大程度上封闭的企业物质循环;利用自然的调控机制;保护自然资源;面积约束的动物饲养;符合动物需求的动物饲养;适合当地环境;多样化的组织;生产高价值的食品。
2 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
根据“生态和农业基金会”(Stiftung Oekologie & Landbau, SOEL)的统计,目前有机农业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2002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达2 300× 104 ha,比2000年的1 750 × 104 ha增长了31. 4%。
世界有机农业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比例小于1%。从事有机农业的主要地区为大洋洲、欧洲和拉丁美洲。 2001年世界各大洲有机农业面积及占世界比例统计见表1。表2列举了2002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前10位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有机农业面积最大的国家,2002年有2400家有机农场,经营面积为1050万ha,比2001年增长37.3%。从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看,比例最高的国家几乎都在欧洲,以列支士敦最高,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为17.0%(表3)。多数欧洲国家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在1.4%(法国)至3.7%(德国)之间,欧盟平均为3.0%。非洲国家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最低,在0.05%以下。近10年来,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年增长幅度都在20%~25%。世界有机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欧洲、美国、日本和大洋洲。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ITC)的估计, 2003年,欧洲、美国、日本和大洋洲有机产品销售额230亿~250亿美元,到2005年,将达到290亿~310亿美元。尽管目前有机食品占食品销售额的比例在1.0%~3.7%之间,预计2003~2005年期间,将以每年最低5%~10%的增长率递增(表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有机农业获得了稳定的发展,主要推动力为民间组织、农民和经营者。消费者环境和食物安全意识的增强,频繁发生的动物流行病,如欧洲的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和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荷兰的二恶英(dioxin)事件,更激励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扩大了有机产品的市场。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
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发展的潜力也在增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国、埃及、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南非等,占世界有机产品市场的份额在上升。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日益重视,也将对促进国际有机产品贸易起积极作用。由于有机农业生产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国和地区所采用的技术和措施各异,但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是共同的,包括生产技术,如作物轮作、堆肥制作和施用、病虫草害的物理、机械和生物防治、动物饲料生产和有机饲养、有机生产系统物质循环的调控等,其核心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培育健康的土壤,生产高品质和安全的产品;有机农业的管理技术和法规是有机农业发展的保障,如有机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包括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有机生产过程(生产、加工和运输)和产品监督、有机产品的市场销售等,这些技术保证了有机产品的安全和信誉。有机农业发达的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已有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的技术研究、标准化和立法仍有待加强。
进入21世纪,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国家加大了有机农业的立法和研究力度,如协调各国有机农业法规、修订欧盟农业共同政策、制定和实施有机农业行动计划和拓宽有机农业研究领域等。这些措施使国家成为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美国2002年通过的农业法案(2002, Farm Bill)对有机农业法规进行了修订,将国家有机产品的标识分为4级,即100%有机;有机(有机含量大于95%);含有机(有机含量70%~95%)和非有机(有机含量小于70%)。同时,法案还对增加政府在认证费用分摊、促进低投入农业的发展和加强有机农业的研究推广、教育方面的投入做出规定,为进一步降低有机产品成本和价格,扩大有机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0年颁布了新的日本农业标准(Japan Agricultural Standard, JAS),其中有机农业法规确定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和销售准则,对促进日本有机农业标准化有积极的意义。拉丁美洲是目前世界上有机农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尽管有机农业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约0.5%,但近几年保持了较高的年增长率。其有机农业的主要特点是:野生收获和天然草地占比例大,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结合,民间组织为主要推动力,教育和推广工作活跃。
3 世界有机农业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6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联合国粮农世界食物高峰会议、2002年8月由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IFOAM)在加拿大召开的世界有机农业大会、以及2002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都以可持续发展和食物安全为主题,这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尽管有机产品的市场在持续增长,而有机产品的供给不足是限制有机产品的市场扩大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机农业占世界耕地面积不足1%,各国有机产品仅占国内市场的份额的1%~2%,这种局面有待改变。
发达国家既是最大的有机产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有机产品市场。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有机产品出口潜力,而且具有增长的国内市场潜力,然而这些机会仍有待开发。
有机产品的价格奖励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为奖励和尊重农民对自然保护和人类的贡献,仍需要价格奖励。价格奖励也是农民转换为有机农业的一个动机,但要强调有机产品需要公正价格。
欧洲的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国家通过的一系列有机农业支持法律和政策将有利地推动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在有机农业立法、实施和监督等方面,如何发挥欧洲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刚开始发展有机农业的国家,如何提高有机产品的可信度,以增强消费者信心和扩大当地市场。这些问题的研究都需要加强。
目前已有若干国际组织,如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致力于国际有机农业标准和认证的协调化,对推进有机产品的国际贸易十分重要,仍需得到各国更多有机农业法规的支持。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建立公正的南北贸易关系对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很重要。
4 中国有机农业的特色发展道路,发展动态、问题和对策
中国的有机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理论的研究、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际有机食品市场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推动了中国有机农业起步。1990年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对中国浙江省茶园和茶厂的有机认证,标志着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的正式起步。1992年农业部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成功地开发了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促进了绿色食品与国际有机食品的接轨,有利地推动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成立,致力于有机农业的研究、推广和有机产品的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机认证机构。 199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了有机茶研究和发展中心(OTRDC),推动了有机茶的生产、加工和认证。1995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了《有机(天然)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和《有机(天然)食品标志管理章程》。2001年颁布实施《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2002年4月1日施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这些法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初期开发的主要是天然有机食品,出口到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由农户在从事出口业务的公司或企业的产销合同指导下进行。近年来,有机产品出口发展很快,1995年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额30万美元,1999年为1500万美元,2002年达5 000万美元。2003年,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己逾400万亩,出口贸易额6 500万美元。出口产品占全部有机产品的60% 。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有机食品部门认证的有机/有机转换产品品种已达180多种,包括谷物类包括经济作物)、茶叶、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野生中草药和农用生产资料等。现阶段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预计今后中国有机食品年出口额和年产量增长率都在30%以上。
目前,中国有机农业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仍与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有一定差距,对有机产品的生产、标识、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监控力度不够,有机农业理论研究相对缺乏,实用技术不够成熟,有机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国内市场培育仍有待加强。
积极推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对解决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走特色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都具有意义。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产业发展对策有:
(1)加强有机农业法规和政策建设。加快和完善
我国有机农业法规及政策,包括有机农业立法、有机农业支持法律和政策和有机农业国家标准等,以尽快实现我国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向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以增强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加大国家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发挥国家主导作用,从政策和措施上调动农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有机认证的机构监管体系的建设,规范生产、加工和销售;加强我国有机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开发符合国情的有机农业技术,完善推广服务体系。
(3)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食品健康意识,增进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普遍了解,扩大有机产品的国内市场,将对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4)扶持民间组织的发展。民间组织对于因地制宜地指导当地有机农业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在技术推广、服务和区域市场开拓方面则更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通过国家法律和政策,扶持民间组织的发展,对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发挥市场作用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