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及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地位的日益提高,我国参与的国际双边、多边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如何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营造互利共赢的局面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化总经理、齐鲁分公司总经理常振勇结合石化产业现状,建议在自贸区谈判中重视石化产业安全。
常振勇介绍,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与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4个自贸区。在已生效或正在谈判的自贸区协议中,对方都提出石化产品关税降为零的要求。协议一旦达成,将对国内石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经过大量调研,常振勇认为,从国际角度看,中东(海合会)石化工业发展迅猛,大量石化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将对我国石化产品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从国内角度看,协议达成后国内石化产业将陷入全面亏损,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抑制,近半数乙烯装置可能停产,与之相关的上游炼厂生产、下游产品加工及劳动就业等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常振勇建议,国家应从我国石化产业的实际出发,在有关自贸区尤其在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中,坚持合理的谈判底线和补偿方案,支持国内企业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内相关产业安全。
在我国以优惠条件(零关税、缩短保护期等)向海合会国家开放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向海合会国家提出等同要求,并将能源合作方面的诉求与自贸区贸易谈判密切结合。
对于国内企业,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常振勇建议,应暂缓重启或主动推进谈判进程并且给予企业进出口、税收和财政政策支持,缓解石化产业安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