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内矿企“海外动作”集中爆发 民企更易获认可
|
|
时间:2009-11-07 |
|
矿企“海外动作”集中爆发
专家表示,虽然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底部已过,但仍具投资价值。
尽管矿产资源价格已处于触底回升阶段,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矿山、并购资源公司的行动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多起矿企的“海外动作”近期密集浮出水面,中国有色集团、紫金矿业等纷纷宣布,已成功并购海外矿业公司。
除了大型国企出手积极以外,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昨日也向记者透露,广东一些民企也正与外方谈判购买矿山,而且由于国外对中国国企的海外收购弥漫着一股抵触情绪,民企反而更易获得认可。
多位专家表示,虽然国际矿产资源价格的底部已过,但仍具备投资价值。不过,由于被收购方所在国政治、安全、政策等风险,而且我国企业对当地法律不熟悉等方面的障碍,近期也出现海外并购案搁置的案例,企业应加强海外风险自控。
国内经济回暖迹象明显 坚定企业海外投资信心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风暴逐渐平息,中国矿产企业频频出手海外,抄底资源类矿产。而且国内经济回暖渐趋明显,眼下这股投资海外矿山的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苗头。
本周四,中国有色集团宣布,对赞比亚卢安夏铜业公司的收购已通过中赞两国政府的所有审批,标志着中色集团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中色集团此次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业公司的80%股权,收购金额为5000万美元,另外20%的股权为赞比亚铜业公司拥有。此次并购可使公司新增铜钴等资源储量近300万吨。
而在国庆前夕,非洲铜矿生产商Weatherly International也宣布,华东有色将出资1610万英镑获得该公司50.1%的控股权,此举也将使Weatherly International得以重开那些关闭的矿场。
武钢集团于9月下旬宣布,武钢矿业公司继今年7月20日认购加拿大CLM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后,再度筹集2874.8万加元资金,认购了CLM公司增发股份中653.3万普通股,约占发行量的20%,继续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为何近期矿企频繁出手海外矿山?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指出,中国存在巨大的资源需求,以及中国企业及政府具备的良好财务状况是中国企业能够掀起一波又一波海外并购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中国与三大矿山的铁矿石谈判仍在僵持,中国在矿产资源上处于不利地位。”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认为,从策略上来看,矿企出击投资海外矿山、购买矿山产权,有变被动为主动的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后,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领导的课题组对广东民企海外抄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今年5月,黎友焕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曾表示,一些先知先觉者早已发起了海外抄底的行动。“眼下国际各大主要经济体仍在泥泞中挣扎,但国内经济已见底,更坚定了企业海外收购的信心。”他昨日向记者如此表示。
近期矿产资源价格不断回升,市场因此出现“海外投资的最佳时机已过”的判断。但联合证券分析师叶洮提到,国际资源价格确实回升幅度较大,不过随着美元的贬值以及通胀预期的升温,市场对资源价格持续上涨还是存有较大的预期。目前除少数品种接近历史高位以外,大部分资源价格仍在中段价位。
黎友焕也认为,虽然相比年初之时,收购矿产资源的吸引力已减小,但现时价格相对于高位时仍具有较大投资价值,因此近期一段时间内,仍是抄底国外的好时机。而一位参与收购海外矿山的老板则提到,“我们必须争取时间,并购的最佳时期最多就到2010年。”
眼下投资海外矿山成风 民企更易获得海外认可
国有矿企的海外抄底成风,而众多民企也并未闲着。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矿业本月9日发布公告称,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金岛资源(BVI)有限公司,出资2260万加元认购加拿大大陆矿业有限公司21121495股普通股,占该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12.80%,成为大陆矿业第一大股东。
另外,菲律宾方面也传出消息指,紫金矿业已于15日与菲政府签订了一谅解备忘录,打算投资菲律宾的金矿和铜矿项目,5年内投资额将达10亿美元。
黎友焕此前曾表示,由于对外投资手续复杂、周期较长,为免延误抄底时机,数家广东民企已以香港为跳板完成海外并购,其中包括一家正准备到澳大利亚买矿山的广东民企。
“眼下尽管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已有所回升,但这种大举投资海外的风潮并未减弱。”黎友焕昨天谈到,与国企的海外并购相比,民企的投资可以回避政策风险,增加投资的灵活性。
黎友焕告诉记者,目前国外对中国国企的海外收购弥漫着一股抵触情绪,国有背景的矿企投资海外有阻力,民企反而更易获得国外认可。
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也认同上述观点。在他看来,海外一些国家对中国国企介入其资源性产业有很大的限制,但私营企业则是代表自有资产,不代表国家,所以相较而言,外方更愿意让中国私企进入。
“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广东民企往往以香港作为跳板,先在香港注册公司;然后通过香港公司再到欲投资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成立公司,以该公司名义发起收购行动。”黎友焕认为,此举可以回避中资背景,较容易获得国外认可。
海外并购搁置案例浮现 标的国家政策风险难测
一方面是投资海外矿山的热潮风起云涌,另一方面却是海外收购的风险隐现。近期几宗海外并购案的搁置,更让这种担忧甚嚣尘上。
随着中国投资大量涌入澳大利亚,一些澳大利亚政客质疑当局,并指政府应对控制海外主权投资涉足重要战略和经济资源资产持谨慎态度。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煤炭企业飞仕资源一事,因而几经曲折。
兖州煤业10月13日公告称,为有利于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对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的批准,于10月12日第三次向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递交了收购交易审查申请。
而此前的8月13日,兖州煤业宣布,下属企业以33.33亿澳元收购菲利克斯100%股权。但澳大利亚一名外资审核委员会高级官员上月称,委员会不愿意外资控股新建矿产项目。9月12日,兖州煤业向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二次递交了收购申请。
国都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兖州煤业的收购报告书中,计划通过获得澳大利亚财政部或其代理机构的批准是收购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澳大利亚监管部门官员的表态,体现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希望将现有资源完全转交到外国投资者手上,政府对外国投资设下50%的严苛限制或将导致公司收购Feix100%股权计划不被通过。
除了兖州煤业需要再度提交申请以外,最近澳大利亚FIRB也推迟了宝钢收购Aquila Resources公司15%的股份的申请。
另外,中色集团收购澳洲稀土公司Lynas也未能成功。Lynas公司10月1日表示,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要求中色集团在交易中将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并减少其所占Lynas董事会成员数至半数以下。不过中色集团未能接受这一要求,因而选择了终止交易。
另外,中色集团收购恰拉特黄金,也是由于英国政府的限制,中色集团只能申购不高过其20%的股权而无法达到绝对控股。
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矿山的热潮,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提到,由于被收购方所在国政治、安全、政策等风险,而且我国企业对当地法律不熟悉,因而风险难测。尽管眼下仍为大宗原材料抄底良机,但企业应当多加谨慎。
前不久,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吴喜林也提到,对于海外抄底,中国企业应量力而为。他说,企业需根据自身资本、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有条件、有准备地“走出去”;熟稔合作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同当地工会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以此为平台有效地处理劳务纠纷等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