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物局“发现之旅”考察团日前在江永县千年古村上甘棠现场考察确定了一处湖南省目前发现最早的石桥。此桥名为“寿隆桥”,与大多数石桥采用拱桥建筑方式不同的是,这座桥采用榫卯结构,历经数百年风雨屹立不倒。
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表示,江永县上甘棠村的寿隆桥极有可能是宋代产物,其卯榫结构在中国南方地区实属罕见,对研究石桥建筑史具有重大实物价值。他表示,将把寿隆桥公布为最新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视资料整理收集情况做申报“国保”单位准备。
江永县地处湖南与广西交界处,寿隆桥正处于江永通往广西的“潇贺古驿道”。新华社记者在现场看到,长逾10米的寿隆桥,目前保存有四对桥墩。巧妙的是,桥墩模仿木器的卯榫结构,不仅将桥面稳稳撑起,而且将桥面固定在两个高过桥面的卯榫之间,既美观又坚固。
为了确定这座石桥的建造年代,湖南省文物局专家团赶赴上甘棠村,对寿隆桥“验明正身”。考古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找到时间的参照物,专家的思路很简单:如果能够在当地找到一处和古桥相似、能确定时间的文物作为参照物,大致上就可说明这座古桥来历。
千年古村上甘棠除了史自唐代的悠久历史和保存完好的200多栋明清古建筑之外,最珍贵的就是村子旁边的山上保存着大量的宋、元、明、清时代的摩崖石刻。正是它们的存在,考古专家最终得以大致了解寿隆桥的概况。
记者随专家团一起,找到了这座寿隆桥的“兄弟”。在上甘棠村摩崖石刻现场,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何强指着一方石刻介绍:“这方《上甘棠众架石桥捨钱题记》的石刻,经专家认证,这个题记说的就是我们现在踩着的这座摩崖石刻下方的栈道桥。”
在离栈道桥约800米的寿隆桥现场,记者看到,寿隆桥从建造结构、方式以及桥面石板的磨损程度来看,和栈道桥几乎一摸一样。据《上甘棠众架石桥捨钱题记》记载,栈道桥建于北宋靖康年间。据此,专家推断寿隆桥同样建于北宋靖康年间。湖南省文物局遗产处处长刘劲表示:“两座桥的时间差距不会多于50年。”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委员会委员柳肃说:“这座桥采用了木质结构中常用卯榫结构,填补了木质桥向石质桥过渡的空白。从桥的磨损程度看,桥面中间一厘米的棱已完全磨平并深凹,没有磨损的桥墩其风化程度也相当严重,证明这座桥的‘岁数’很大。如果之前那座栈道桥确定无疑是北宋,那么这座无疑可以证明也是北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