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浏阳戏剧特色史话·首唱——花鼓戏 从搭台演出到成立剧团
时间:2009-07-31 |
|
|
过去花鼓戏演出,自搭草台,不能入大雅之堂,进入长沙市舞台演出花鼓戏,破这个纪录的,是我们敢为人先的浏阳人。1935年省长何键倡首在长沙主办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省土特产特色展览会,并议定演戏也带“土产品”。于是乎有人建议上演花鼓戏。有一名叫刘福生的人,就来到戏窝子浏阳,找花鼓戏艺人梁桂升、邓细满、袁申蛟等组班到长沙去唱戏。试想,旧社会唱戏艺人素来被人轻视,所谓“下九流”,唱花鼓的更被人称之下贱。这次居然能登上省会大舞台,这些人自然十分欣喜。经过一番筹备后,那些艺人兴冲冲地齐聚长沙城,住在吉祥巷黄万福旅社,且在吉祥戏院上演,第三天上演《扯笋》二小闹剧,该剧有民间武功与舞蹈结合,表演得惟妙惟俏,给长沙观众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故而观众踊跃,有的竟爬到舞台上去了,场内秩序有点乱,殊不知触动了当时“戏剧委员会”的老爷们。原来乡里艺人到长沙都去得少,自然懂套路,没有去朝拜那些老爷,惹得他们钻了这个空子,派来一名审查员,不由分说就写出禁牌停演,说他们是花鼓淫戏不能登高台,且戏院秩序混乱,这一来弄得艺人上下不得。后来刘福生出主意,改名为“三湘改良楚剧”,不用花鼓大筒(乐器)配唱,改用湘剧琴(俗叫二琴子)。花鼓艺唱湘剧乱弹腔,把《游龙戏凤》、《骗酒钱》等搬上台,自然有些吃力不讨好,同时失去了花鼓戏本身那种明快、直白风趣和乡土气味,观众少了,遂散班步行百多里路回浏,真是趁兴而去,败兴而归。但这却是浏阳花鼓戏首登省会舞台之始,也是我省花鼓戏首登大雅之堂的开始。
解放前夕,浏阳人贺怡在长沙市开设“可园”,邀集了浏阳花鼓艺人袁申蛟、罗汉臣、孙少云等设堂演出,每日两场,观众极多,从而,立足了根基。后来成立长沙市花鼓戏剧团,他们是基本力量,而孙少云(男旦角),曾经红极一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