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特色农村家谱文化热现象值得关注,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时间:2009-07-31 |
|
|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特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思想氛围的日渐宽松和人们怀旧寻根意识的与日俱增,整理家谱、续修家谱的风气在民间逐渐兴起。而续修家谱热主要集中在农村,日益富足的生活不仅勾起了人们对特色家谱这类传统事物的美好回忆,也为重修家谱付诸实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来源。浏阳市现存家谱400余部,有50余部已完成或着手续修,其中《浏东李氏三门族谱》、《蔺氏族谱》赫赫有名,因经族谱考证浏阳李氏、蔺氏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赵国名相蔺相如的后裔,引起世人关注和众多媒体的目光。该市大瑶镇易维秋老人主持完成了七修《易氏族谱》,发动族人编修《全国易氏通谱》,并建立“天下易家人”网站进行交流。“学术超男”易中天来信对此举给予肯定,并为续修家谱捐了1000元。
续修家谱,充分重视和挖掘家谱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提高农民文化品位、丰富业余精神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及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家谱里面记录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统一战线建设也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时代发展,这股家谱文化热也被赋予新时代的特色内涵,表现在:其一,从这股热潮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与风俗习惯的变迁。很长时间以来,族谱一直以父系为主,妇女不能入谱,现在这一传统观念已被打破,将女性纳入族谱,对女方家族系统也加以记录,标志着妇女取得了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这是移风易俗的一个明证。其二,被修谱热潮带动的,还有将从前秘而不宣的家谱捐献给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等风气。之所以出现这种新风气,一是各氏族希望在《中国家谱总目》中获得一席之地,二是很多氏族考虑到自己无力妥善保藏好族谱。其三,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快捷、方便的联络手段,“数字家谱”和“姓氏网站”不断诞生。
但是,随着修谱风的盛行,某些氏族依傍名人、大搞“开谱大典”等现象也随之出现。几十户、上百户甚至跨地区跨省进行家谱修续工作,还要大摆筵席、唱戏几天,对于相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这笔开支也着实不小。续修家谱虽是“凝聚亲情”之道,但不能变修谱为“摆谱”,让热潮“过了火”。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家谱的积极意义,同时更要注意修谱的负面影响,做到修谱时不“离谱”。修谱除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以维护家族成员的利益为幌子,通过修谱来谋取个人私利,达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抱成一团、形成私人势力的目的;不要与其他姓氏进行攀比,到处找同姓名人来做“后台”、“压阵”,要注意真实性、严谨性;修谱不要搞摊派集资,以免加重族人负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