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浏阳河畔,孩子们在空地上点燃一支支小烟火,火树银花喷涌而出,孩子们乐开了花……
爆竹花炮始于浏阳
在浏阳,公路旁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花炮厂招牌,提醒人们这里是最具特色的“花炮之乡”。
每年的4月18日,浏阳市及全国各地花炮行业,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爆竹祖师”李畋。
唐代《骇闻录》记载,相传在1400年前,南川河两岸时闻有人被山魈所害,唐太宗李世民被惊扰得龙体不安,遂下诏全国求医。出生于湖南浏阳南乡大瑶的李畋在药师孙思邈帮助下,制作出了最早的爆竹,用它为太宗驱镇邪魅,也保一方平安。李畋救驾有功,被唐太宗敕封为“爆竹祖师”。
后世继承李畋的成果,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花炮生产特色工艺。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而发源于浏阳也。”
明清时期,我国爆竹烟花盛行,每逢婚丧喜庆或逢年过节,人们燃放爆竹烟花祭神祭祖,表示庆贺。
清朝中叶,浏阳成为湖南爆竹制造中心,鞭炮庄号遍及湖南省内外各埠。大瑶、金刚头、潭江、文家市等地,89%的居民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烟花鞭炮成为大行业,有“十家九爆”之称。从此,浏阳花炮不断发展,“制造益精,声誉远播”。
如今,浏阳花炮行业有近30万从业人员,成为浏阳经济的重要支柱。2001年,浏阳花炮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大瑶镇路东村依靠花炮业富裕起来的村民们,集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民办花炮博物馆。
记者在博物馆看到,这座百年老宅的墙体被茂密的植物缠覆,展馆收藏了明清花炮的印刷版、手推车等100多件实物,保留了一间民国初年的完整鞭炮作坊。行走在作坊里,传统的鞭炮制作流程一览无余。
传统工艺嫁接现代文明
浏阳大瑶镇汇丰社区的陶叔华老人祖上四代靠制作鞭炮为生。她今年84岁高龄,从懂事起就开始做花炮,一直做了60年。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耳聪目明,钻孔、结鞭依然熟练。
浏阳花炮生产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用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等为原料,总共12道流程、72道工序。
“花炮制作工艺繁多,一般人只能掌握其中几道。硫磺、木炭这些原料的搭配在古代是家传秘密,掌握配方的师傅会谨慎选择传人。”陶叔华说。
如今,这些传统手艺已被机械化取代,手工制作花炮已不是谋生手段,陶叔华老人常被“中国传统花炮博物馆”请去做传统花炮手工艺表演。
上世纪90年代,浏阳花炮企业最多时达1万多家。但由于手工作坊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据浏阳市文化体育局局长朱玉喜介绍,从1998年开始,浏阳开始了现代化、标准化工厂改造,强制取缔了上万家非法生产的手工作坊,只留下了1000多家正规生产的花炮企业。与此同时,浏阳出台了一系列烟花爆竹标准体系,对烟花爆竹生产环节、工序、具体技术参数和使用要求都作出规定。
从2004年开始,浏阳先后涌现10家较大规模的花炮集团。2007年,浏阳花炮产业实现产值达68.13亿元,产品分14个大类、4000多个花色品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浏阳烟花品种日新月异。安全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花炮燃放由传统的手工点火改为遥控点火,燃放程序全部由电脑编排操控。浏阳花炮产业实现了材料、工艺、环保“三大革命”。
将浏阳花炮打入国际市场
“花炮不仅关乎化学,更是文化和艺术。花炮制作者是特殊的画家,将天空作为画纸,将五彩缤纷的烟火作为颜料,用技巧作为画笔,这就是烟花的魅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仲畦说。
“浏阳市现有的921家花炮工厂大多做国外经销商的贴牌加工,国际上知名品牌主要集中在欧美经销商手中。”浏阳市花炮局原书记黎心谷说。
贴牌生产意味着营销渠道被外方控制,大部分利润被外方拿走,花炮的国外价格和国内价格悬殊。这样一来,企业资金积累缓慢,影响研发投入力度,导致自有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在低端徘徊。
此外,缺乏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也是目前浏阳花炮面临的问题。精品花炮售价比普通产品贵3成左右,现在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所占比重较小,绝大多数产品还处于中低端。
2004年,浏阳花炮生产者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浏阳花炮”,2007年该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东信烟花在美国新泽西州设立公司,以东信的商标销售了500万美元的花炮产品。2007年,浏阳花炮企业在欧洲成功注册了文华山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