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航天工程专家——施金苗
|
|
时间:2009-07-03 |
|
施金苗,我国航天工程专家,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技术顾问,神舟飞船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1936年7月生于浙江慈溪。1962年从北京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毕业,到上海新江机器厂从事航天产品设计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3年任上海航天局副局长。1987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世纪60年代末,他担任风暴一号火箭总体设计的技术负责人。此后,他相继担任了长征三号火箭副总指挥、长征四号火箭总指挥、长征二号丁火箭总指挥,其中他担任副总指挥的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将我国承揽的商业卫星“亚洲一号”送入太空。此外,他还担任了几个战术型号的总指挥及风云二号卫星总指挥,其中风云二号卫星在我国气象卫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起,施金苗担任神舟飞船副总指挥,后又被任命为副总设计师。他曾连任三届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为载人航天工程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载人航天启动之时,正是航天职工收入较低的时候。那时社会上流行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论调,对航天青年职工的冲击很大。施金苗对青年人说:“什么是值得人生骄傲的事情呢?载人航天工程无疑是最合适的了。在中国,这一伟大的工程前无古人干过,后有来者在做,这来者就是你们。”施金苗视年轻人为自己的“儿女”,在技术上、管理上为他们成长搭建舞台,使年轻人能尽早出成果。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神舟飞船副总指挥秦文波每每谈起施金苗对他的培养和提携都十分感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还在814所搞某型号产品的遥测工作。一次由施金苗带队去试验场做飞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金苗对秦文波的认真和敬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施金苗在载人航天工程研制“招兵买马”时,便首先想到了秦文波。经过在飞船研制线上一段时间的磨练,秦文波迅速成长起来,30岁刚出头就担任了飞船副总指挥,成为当时上海航天型号线上最年轻的副总指挥。前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分管载人航天工程的院长助理。在领导干部的名单排列上,秦文波的名字一下子放到了施金苗的前面。于是有人就此跟施金苗开玩笑,施金苗也笑着说道,哪家的父母不希望儿女们超过自己?
在飞船研制队伍中,与秦文波一起茁壮成长的还有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不少年轻人担任了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和厂所级领导。现在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飞船研制线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总装备部特殊贡献奖、中国航天奖及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的人,已有数十个。
他是一个严格的领导,但许多小青年都喜欢与他在一起,他心脏跳动的频率与青年人是一样的。他在发射队倡导了快乐工作法,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快乐的氛围。不能因型号任务压力大,就始终紧绷神经,把人束缚得喘不过气来。
“神舟五号”发射前的一天晚上,施金苗为了不让队员们感觉到自己压力特别大,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宿舍里。这时149厂分队3位队员来到施金苗的身边,向施总表示,他们都严格按程序规范的每一步操作,应该没问题的,请施总放心。朴实的语言,无不渗透着队员与施总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屈指算来,施金苗今年有67岁了,早已过了花甲之年,但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他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成长,也关心得很少。为了共和国的飞船早日上天,他放弃了和夫人一起到美国参加大儿子毕业典礼的机会,也没法去送一送小儿子到日本深造。近十年里他只休了一个月假,利用这个时间到海外探望儿子,弥补一下亲情的缺憾。近十年来,施金苗一家四口没有拍过一张“全家福”。但同在航天系统的施金苗夫人陈莉兰,却十分支持丈夫的事业。夫人常说,因为懂得,所以理解。
如今用中国人亲手制造的飞船将自己培养的航天员送入太空,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但施金苗认为这只是分号,而不是句号。“神舟五号”的成功已成为历史,新的辉煌还有待去创造。他将与大家一起,迈向新的高度。载人航天的二期、三期工程,美丽而神奇的飞天之梦又在孕育之中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