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世界视角 > 孔子学院 > 全球汉语热:孔子学院不是威胁 于丹现象影响积极
推荐资讯
·商权区域独代如何月入百万之做好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看准趋势比勤
·商权支付正在“提速”  商权蓝
·马云:2019年两大行业,会成就一
·商权顶天立地:理论可靠、实践可
·【人物专访】沈拓:要把九九商权
·2018九九商权节暨商权支付上线一
·几内亚总统孔戴和总理福法纳分别
·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 对中国
·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完美答卷
·“十字路口”的中国楼市
·王家瑞会见波兰客人
·教育培训成投诉新热点 晒13岁孩
·温家宝会见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全球汉语热:孔子学院不是威胁 于丹现象影响积极
时间:2009-10-14  
4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论坛上,新华网记者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出现的汉语热、孔子学院等热点话题,采访了与会的著名汉学家。专家们认为,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以及汉语热对中国的文化崛起是一个好现象;中国文学要真正为世人所接受,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文学创作水平。

  “汉语热是个好现象”

  杜博妮(英国汉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国经济的迅速壮大确实带动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汉语热对中国的文化崛起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因为汉语本来就很难学,加上西方人首先是被中国经济所吸引的,很多人学汉语是为了到中国做生意,所以汉语虽然热,但是能达到很高造诣的西方人还是少,大多数人到底能学到什么程度值得思考。

  柯本迪(挪威学者、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现在中国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所以,出现“汉语热”是很自然的事情。事实上,现在挪威国内的很多中学都已经开设了中文课程,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学习。我认为,年轻人学习汉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还应该看到的是,年轻人学习汉语过程中,还可以带动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增加周围的人对于汉语的兴趣。

  “孔子学院不是威胁”

  杜博妮:每个国家经济的强盛都会带来文化的对外传播。艺术、学术、文化的传播是好事情,这是很正常的,并不是什么“文化扩张”或“文化威胁”。当然,有些人可能会对新生事物有排斥感,但是文化本身没有威胁性,相反它是文明的体现。

  我还想重申,西方人关注中国目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全球影响力,但是我希望,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丰富文化能够更加为人所知。所以孔子学院应该重视向外国人教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价值观以及礼仪等,中国的古文也很有魅力。

  孙艺风(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副主席、香港岭南大学教授):由于受到意识形态偏见、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了解还是很欠缺的。所以,中国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很有必要,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需要。而且我们的“文化输出”是平和的,并没有强加于任何人。

  “中国当代文学还需努力”

  柯本迪:我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确实知之甚少,我的认识主要还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在挪威,有关中国的挪威语出版物少之又少,关于当代文学的翻译作品就更少了。

  翻译水平不高确实是阻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我一直认为,糟糕的翻译会把美丽的作品完全毁掉,对文学作品尤其如此。当然,中国文学要真正为人所接受,最重要的还是要首先提高本国文学创作的水平。

  杜博妮:我也不认为翻译障碍是根本原因,作品本身更重要。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平(比如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该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于丹现象影响积极”

  孙艺风:“于丹现象”的积极影响还是很大的,毕竟带动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求知欲,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迎合大众口味只是短期的。简化的东西很可能是不全面的、流于表面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怎样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民众钻研传统的动力。(记者 魏玉栋 孙奕)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巴基斯坦首家孔子学院正式开学
    下一篇:孔子学院不能满足需求?德孔子学院回应媒体误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