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本报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吴小平 黄皮肤、白皮肤……近日,法国蒙田中学“孔子学堂”的34名学生来到武汉外校,和中国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汉语。不同文化与思维相碰撞、交融,演绎出一道独特的跨国教育“新风景”。
法国孩子爱东方文化
“外国人最认可中国的基础教育”,武汉外校副校长董亦频说,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数学的逻辑思维训练和古诗词、美术等有东方韵味的传统文化。法国学生保罗在汉学习一年多,与外校高二(7)班学生一起上课,住在武汉普通人家,感受着浓浓的江城文化。“住在普通人家,更方便与武汉的同学们交流和沟通,也能从侧面了解中国的文化。”在这些法国孩子眼中,情商更胜于智商。因此,除了学语言和知识,他们更希望多交一些朋友,多了解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
不理解“家长接送孩子”
法国学生都住在江城普通学生家里。有的法国学生在武汉待几天,有的则要待上半年至一年。除了正常上课,他们每周还要“培优”——学习常用汉语。“中式教育”也有让“老外”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学生要站起来回答问题”、“上、下学时家长接送”等等。每到周末放学时,学校门口聚满了家长,有的法国学生还以为学校出事了。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法国学生喜欢点头向老师示意,然后坐在座位上回答问题。法国学生们随意的个性,令老师们不时地调整教育方式。
个性随意 做事认真
在外校学生看来,法国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尽管平时个性随意,但法国学生做起事来极其专注、认真。比如,保罗刚来时汉语很差,课堂上做笔记都有困难,于是,他每节课后向同学借来笔记,一点点地抄写。此外,上学路上,保罗经常买一份报纸,指着上面的生字向同学求教。他的“中国妈妈”说,保罗回家做作业做得较晚,多是在练字和翻译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