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由中国国家汉办、中国人民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合作成立的莱比锡孔子学院,举办了一次令人难忘的“科学之夜”活动。从当天的下午6点到深夜24点,整个莱比锡市都沉浸在科学求知的氛围之中。
这一活动是由德国政府的教育部门和科研团体联合发起组织的。1999年5月,在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的倡议和联邦教育和研究部的支持下,德国的一些龙头科学团体做出决议,共同积极地加强与有关社会团体的合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意识和素养。他们发起并成立了一个名为“与科学对话” (Wissenschaft im Dialog) 的组织。由这个组织牵头,德国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与科学对话”的主题活动,由各个城市自行策划并实施,德国联邦、各州,市政府对这个活动则给与政策与财政上的全面支持。这充分体现了德国政府“科技兴国”的基本国策。各个科研机构在财力和人力上积极响应和配合,保证了这一全民科普活动顺利进行。本文介绍的“科学之夜”,正是这一活动在莱比锡的具体实施。
莱比锡市长布克哈德?荣(Burkhard Jung)在“科学之夜”活动宣传手册的首页上致辞,欢迎市民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市政府为这一活动提供了场地,人员等巨大支持,而莱比锡市公交公司则设计了5条公交线路,把相关的科研机构地点连接起来,在活动期间把参与这一活动的普通市民免费送到他们感兴趣的科研机构参观。
“科学之夜”这一活动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大众,活动期间几乎所有的教学、科研机构的大门都向公众敞开,使所有渴求知识的青少年、成年人乃至老人们有机会进入大学的各个专业的课堂、听取学术讲座、参观各种展览、观看科普电影、认识引人入胜的科学世界。他们还可以进入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亲眼看到科学家们如何做实验研究。
德国萨克森州科学院、莱比锡 / 哈勒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著名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马普协会、莱伯尼茨科学联合会等科研机构在市中心的奥古斯都广场上临时搭建了模拟科研实验室,向公众展示科学试验的全过程以及研究的成果。著名的马普协会数学研究所的所长和教授们也亲临现场和公众对话交流。本次活动中参与规模最大的当数即将迎来600周年校庆的莱比锡大学。莱比锡的其他高等院校,诸如莱比锡高等专业学院、书籍艺术及平面设计学院、音乐和戏剧学院、德国电信莱比锡高等学院、AKAD在职人员高等专业学院,也有各具特色的参与。以在莱比锡投入巨资建立分厂的宝马和保时捷公司为首,众多的当地企业也参加了这一《科学之夜》的活动。
这次活动大大激发了普通市民对科学的兴趣,使普通市民直观地了解到科学家们是如何改善人类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使人们在享受着这些科研成果的同时,不会忘记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
莱比锡孔子学院作为一家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学术机构,也积极参与了这一全民科普活动,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机构之一。从下午六点活动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深夜十二点整个活动结束,来孔子学院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来参观的人中有的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的,有的是夫妇倆一起来的,还有的是已经退休的老人,不过最多的还是大中学生。这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德国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向往。而我们则用各种方式向当地市民介绍中国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
孔子学院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来访者用毛笔书写中国的方块字,一撇、一捺、一竖、一钩,由这些神奇的笔画构成的汉字,令他们赞叹不已。
在汉语体验课上,中国老师深入浅出、富有激情的讲解激起了参与者对汉语的极大兴趣。短短几十分钟,他们已经会说“你好”、“你叫什么”、“我叫某某”、“我们学习汉语/英语/法语 ”、“我是德国人”、“你是中国人” 等等简单的句子。最令他们好奇和惊叹的是汉语中的4个声调。拼音相同的不同汉字,由于不同的声调,意义也不同。他们认真地记下这些和德语完全不同的语言特点。有一位女士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一起来学习汉语。她对我们说,她想让孩子现在就开始接触中国语言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将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世界,尤其是具有灿烂文化的中国。
精湛的中国茶道表演也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他们没有想到要品尝香味扑鼻的中国茶时还有那么多的门道,那么多的讲究,这一切都那么令他们感到神奇。尤其是一些年长的中国茶爱好者坐在演绎室里,一边品茶,一边兴趣盎然地与我们畅谈中国茶文化。
在孔子学院的讲座大厅里放映的有德语配音的中国电影《活着》,也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电影结束时已是深夜11点多钟了,人们意犹未尽,仍在谈论影片中的情节,久久不愿离去。
“科学之夜”结束了,但由此活动引发的思考却仍然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在国外参与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要促进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粹。中国文化是古老而现代的,也是多面的。如何以科学的,更易为西方人所接受的互动模式传播介绍古老而现代的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如何通过孔子学院这个渠道,使普通西方民众方便的与中国文化“亲密接触”,就是这次“科学之夜”活动给我的深刻启示。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现任德国莱比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