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成都、重庆、南充等城市的大小超市里,万源旧院黑鸡蛋成了卖场销量最好的蛋类食品,价格比普通鸡蛋贵一倍却供不应求。旧院黑鸡蛋已成为万源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金招牌”。
“鸡蛋是我们合作社的主要产品,你看,每个上面都贴了商标,我们计划把生产日期也印上去,这也算个质量保障嘛。”近日,大面山黑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张茂林向记者介绍。
“金招牌”敲开大市场
近年来,为促进产业升级,万源市对特色农业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要唱好特色农业“两台戏”:唱好一村一品重头戏,提升原有的以茶叶为主导的无公害富硒茶叶产业特色;唱响各具特色地方戏,培育香菇、大巴山老腊肉等地方高效特色产业。
万源市的“两台戏”唱得有声有色。12万亩优质茶叶带,8000亩中药材产业带,500万袋食用菌产业带和200万只旧院黑鸡产业带,一批比较 优势明显的产业带初具雏形。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万源市已建立起一大批茶叶、黑木耳、黑鸡等特色农产品专业乡、专业村。目前,万源市整体通过了省 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旧院黑鸡”、“巴山雀舌”被批准为地名标志产品。披上了这些闪亮“金身”的万源农产品,畅销海内外。
发展还需龙头带。万源市连续3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技改扩能。舞活“农”字号龙头企业,把千家万 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升级发展。2008年,该市5家“农”字号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带动农户4.5万户, 助农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农经组织遍地开花
“能富起来多亏了合作社!” 万源市白沙镇大明生态养殖场老板周仕伟感触地说。2008年,她投资20万元办起大明生态养殖场,并加入了生猪产业合作社。在她资金有困难时,该镇通过多 方协调帮助大明生猪养殖合作社从江苏省徐州市调运仔猪200头。经过1年多的发展,该合作社现存栏野鸡3000只、生猪200头,产值突破100万元。
像白沙镇生猪产业合作社一样的专业经济合作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万源农民。目前万源市已拥有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等各类 合作社380余个,带动2.6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涌现出各类专业大户2620户。竹峪香菇合作经营部发展固定营销大户300余个,年交易量达 350多万公斤,年交易额逾1亿元,带动了片区85%以上的农户从事香菇生产,仅此一项农民户均收入达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