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市雨湖区先锋乡建新村,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她身形微胖,面目和蔼可亲,胸前挂着一副听诊器是她使用得最频繁的器具。她就是1947年11月24日出生,年近60岁的特色人物刘巧云同志。二十多年来,年年被雨湖区委、先锋乡党委及建新村支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6年被村民们推举为“群众最满意党员”,连续11年被市、区卫生系统授予先进称号的优秀乡村医生。
50多年前,5岁的她,目睹自己的父亲、哥哥、妹妹相继被病魔夺去鲜活的生命,闻听着亲人们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悲嚎,她那颗幼小的心灵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人们挽救生命,消除病魔带来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1976元月15日,已经在村里当了四年妇女队长的刘巧云被选送到湘潭市赤脚医生学校学习,一向办事能干踏实的刘巧云被指定为进修班的班长。但对于这个当时年龄将近30岁,只有初中文化底子的农村妇女来说,人到中年,再来学医真可谓是困难重重,光是那些千奇百怪的药名和专业术语里许多的生僻字就令她头疼不已。可是这些困难都没有把她吓退。在学校进修学习期间,白天,她上课时认真听讲,把那些不认识的字和没弄懂的问题记下来,下了课就虚心请教老师。到了晚上,她就一头扎进学校图书馆里查阅资料,摘抄笔记,徜洋于书海之中,一个个苦学的日子,一个个废寝的夜晚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就这样,她从一个没有多少医学知识的门外汉一跃成为同期赴赤脚医生学校学习的上百名同学中的佼佼者。一年多过去了,她不但全面掌握了乡村医生必须具备的医疗基础知识和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知识,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深奥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1977年10月,刘巧云学习结业后回到村里,在村、乡两级领导的支持下,由她主持工作的湘潭市雨湖区先锋乡建新村合作医疗卫生室很快在村里挂牌,成为湘潭市第一批示范村卫生室,正式面向村民服务。
当时,国家刚从十年浩劫中解脱出来,经济非常困难,村合作医疗卫生室的工作常常因为药品缺乏而无法正常开展。刘巧云在做好全村两千多村民的卫生保健、防疫工作的同时,见缝插针,利用空余时间,带着村里党、团员和一部分村民把村里一块面积达5亩多的荒地开垦出来,在市药材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上了荆芥、防风、菊花、穿心莲等10多种中药材,不但解决了村民们用药紧张的问题,而且为其它地方缓解用药困难作出了贡献。刘巧云把多余的中草药全部送给了市医药公司。
刘巧云一手行医,一手自种药材的作法,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经《湘潭日报》报道后,广东等一些地方得知情况后,纷纷组织有关人员来到刘巧云的村里参观学习。
在刘巧云竭力运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为村民们解除病痛的同时,她也深深地感到自己学识不够用。于是,她自费到市里的大医院去学习,拜名医为师,譬如江麓职工医院、昭潭卫生院、地区人民医院,到处都留下了她拜师学艺的身影,1984年~1997年,她甚至将原昭潭卫生院院长、后任湘潭市中西结合医院院长的副主任医师周自力请到家里来坐诊,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探求行医良方,更近距离地为群众服务。
通过她的刻苦钻研和孜孜不倦的学习,她的医术较之20世纪70年代赤脚医生学校时有了质的飞跃,许多疑难杂症在她手里也可迎刃而解。
在刘巧云同志30年的行医生涯中,她对待病人如亲人是大家公认的。建新村有位96岁高龄的粟老太太,只要三天没看到刘巧云,心里就发慌。她逢人就说:“巧姑娘不是我生的,可她对我比亲生的还好咧。”原来粟老太太由于喜欢吃腊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有便秘的症状,哪怕是三更半夜,每次刘巧云都不厌其烦、不厌其臭地用手帮老人将粪便一点点的抠出来,直到老人舒畅为止。后来刘巧云又指导粟老太太调整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从而有效地缓解了老人家长达三年的便秘症状。
1992年寒冬的一天,当时天寒地冻,长沙市望城县坪塘镇凤凰村黄建国的妻子来湘潭探亲,途经建新村时提前临产,当刘巧云闻讯赶到产妇身边时,发现产妇躺在路边,孩子已经生出来了。刘巧云不顾天气寒冷,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包,住婴儿,把产妇带回自己家里,精心照料,使她们母子平安度过了产后最关键的几天。如今,黄家每年春节总要带着孩子来给刘巧云拜年。在1977年至1999年这18年间,刘巧云先后为当地群众接生1578例,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事故。正因为如此,每年春节期间,刘巧云家总要接待好几批这样当年被她接生后茁壮成长,知恩图报的特殊客人。
雨湖区先锋乡建新村是一个有887户2860人的大村,刘巧云为村民建立健康750户,建档人数达2300人,通过普查,发现村民群众中间有高血压128人,冠心病27人,慢支14人,糖尿病24人,在掌握了一手资料后,刘巧云同时对慢性病人进行个案管理,长期为他们提供保健特色服务。
是的,她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多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1988年,湘潭流行一种传染病。她为了做好村里的防疫工作,在接到上级通知的当天。就拿着自己的存折从银行取出数千元,到市里的药店买来氟派酸,回到村里又连夜挨家挨户地发放。事后,村民们得知是刘巧云自己垫的钱,怎么也不答应,一个个把药钱交给村干部,要求替他们还给刘巧云。
在2003年先锋乡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工作以来,到2005年12月这段时间,她多次组织建新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她自费租来了一台微循环检测仪,请来了市内大医院的医学专家,免费给老人们体检,免费发放了一些防暑降温药品以及预防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的药品。刘巧云在农村合作医疗这个岗位上工作多年,深知农村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在“非典”时期表现突出,建新村是一个城郊村外出打工和流动人口特别多,她每天都及时掌握人口流动情况并登记造册进行上报,对发热病人进行跟踪监测,几乎天天深夜还在上户量体温,为村民宣传预防“非典”的有关知识,为了把预防工作做好做细,她个人出资达5000余元购买预防药品和消毒药品。
在建新村,刘巧云家是一栋普通的两层楼房,房子连外装修都没搞。和村里其他人家相比,她的家境谈不上富裕,按理说她家需要钱的地方还很多。然而,有着30年多年党龄的刘巧云,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30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不向病人多收和乱收一分钱。对那些有困难的人,她免收治疗费、检查费,只收一点药品的成本费。她常常对别人说,她能够为大家做点事情,全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就不会有今天。
30年来,刘巧云共诊治了45600人次病人,计划免疫接种3400人次,妇幼保健15000人次。看到上面这一组数字,很多人都会认为:刘巧云应该发财了,可是恰恰相反。有位湘潭日报社的记者通过以上这组数据和自己的调查走访,也给出了一个数据:30年来,刘巧云为村民减免医疗费用30余万元。
改革开放后,许多赤脚医生利用党和国家培养的技术,纷纷进城开私人诊所,而且绝大部分发了财。一些村民看刘巧云技术又好、为人又善良,劝她也去城里开个私人诊所。但刘巧云不为所动。她说,如果去城里开个诊所,赚的钱肯定比现在多,可村民们没有她这个诊所,去城里看病不方便,而且花的钱更多。虽然她既没有豪言壮语,又没有惊世之举,但却让人无比敬重。
这就是这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村医生的襟怀,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