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来访客流锐减、国内消费增长乏力,中国星级酒店业目前正承受着“多年盲目扩张”和“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压力。与其他服务业相比,酒店业的泡沫破灭过程似乎更为痛苦,面对大量空置着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客房,中国星级酒店业开始思考出路。
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星级酒店的泡沫的反思
4月29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在《2009年度第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报告》发布会上发出警示,中国酒店高端市场供给量增幅远远高于高端旅游需求的增幅。
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可能是自本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企业经营最困难的一年,特别是以入境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的接待体系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入住率下滑
2008年8月,记者曾对上海柏悦酒店开业情况进行采访。当时,该酒店工作人员曾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他们的最低标房为5000元人民币每晚。这几乎比当时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最低标房价高了2000元。
9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作为上海星级酒店代表,位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最高楼层的柏悦酒店曾以“世界最高酒店”自居,而如今的确品尝到“高处不胜寒”的滋味。记者在其网站看到,如今的最低标房价格下调至每晚2600元人民币,与当初的价格相比“几近腰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上海柏悦酒店这般大幅调价的情形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高端酒店业中十分普遍。由于国际游客、商务市场的锐减,致使高端商务酒店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而这些曾经“高不可攀”的酒店之所以愿意放下身段,并采取大幅度降价来吸引顾客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入住率偏低。
4月29日,上海市旅游局局长道书明向外界透露,目前上海市每个月入境游客低于35万人,与2007年最高峰时相比,每月起码减少了15万人。这直接导致到酒店入住率(出租率)下滑,其中高星级酒店受创更重于低星级酒店。
与之相较,同样作为外向型城市的深圳,过夜国外游客数量也接近有两成的下滑,而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更是不足五成。而来自北京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北京市星级酒店出租率(入住率)更是连创新低不足四成。
戴斌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我国酒店业发展模式过渡依赖于入境旅游市场,当入境旅游人数出现负增长的时候,原有中高端酒店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局面就暴露出来,而国内旅游市场由于人均消费能力很低,平均不超过500元。因而酒店业也正遭遇着如何才能实现‘出口转内销’的问题。”
记者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今年1月的统计数据看到,2008年下半年,世界入境游客规模增长率明显下滑。其中,中国成为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其入境过夜游客负增长程度高于世界及各地区平均水平,负增长超过8%。
今年的数据更为不容乐观。中国旅游研究院提供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中国入境游客总人数仍然同比负增长11.31%左右,创下了近几年来的一次新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更是负增长17.21%。
专家表示,金融危机给中国酒店业带来的只是一场感冒,而酒店产业固有的结构性产业过剩的问题却由于这场感冒而充分暴露出来。
投资酒店回报像收“如厕费”
“中国酒店业,特别是高端酒店业,由于前几年盲目扩张产生了很大的泡沫,要消化这些产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毫无疑问是‘痛且漫长’的。”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首旅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润钢在“中国酒店投资峰会2009”上直言不讳地对中国酒店业的前途感到担忧。
据了解,造成“盲目扩张”的局面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连年增长的入境人数使投资者加大了高端酒店物业的投入、连年商业房地产行业的兴旺使得投资者对酒店业物业长期升值更为笃信、高端酒店愈来愈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展示其“形象工程”的载体等等方面。
一年前,记者在广东省东莞市采访时了解到,在这样一个占地面积2645平方公里,由33个镇区组成的地级市容纳了超过100家星级酒店,其中包括20家五星级和26家四星级酒店,成为全国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目前,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外资的撤离使得当地酒店业的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东莞旅游饭店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东莞酒店业的整体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两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酒店业属于强周期性行业,前几年的“繁荣”致使大量投资者进入该领域。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还有1700多家星级酒店正在施工建设之中。
大连万达酒店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奇峰告诉记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通过酒店建设带动商业繁荣,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借’钱给开发商来建设酒店,以期获得长期的回报收益。”
“一个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果继续增加投资,这个行业是不可持续的。”戴斌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了“调控”。深圳市旅游局局长李小甘指出,今年将加强酒店业建设的宏观调控,适度控制福田、罗湖、南山新建高星级酒店。同时,一些企业选择了退守,万豪、洲际等诸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近日纷纷在上海表示,暂缓和取消此前在中国区的扩张计划。
戴斌坦言,现如今,投资酒店越来越像是在收“如厕费”,投资方在酒店建成后依靠经营性收入收回投资成本需要很长的周期,况且营业收入还需支付外资管理方的管理费、营销中介的佣金以及各种日常维护的费用,投资方真正的收入并不十分可观,金融危机更使得投资回报率下滑的情况雪上加霜。
如何“逆势扩张”
宁奇峰告诉记者:“我们并不觉得金融危机对于我们酒店投资有什么影响。一线城市高端酒店饱和了,应该去看看二、三线城市有没有机会。客房业务萎缩了,应该看看能不能把会议、餐饮等非客房业务做得更好。传统酒店业态下滑了,我们应该看看综合性商业物业是不是会有前景。”
事实上,正当万达这样的酒店选择“逆势扩张”的时候,一些酒店则选择了在危机中分享低成本重组扩张的饕餮盛宴。
一年半之前,如果说首旅集团酒店业资产重组拉开了中国酒店业新一轮资产重组序幕的话,在当下经济调整时期中,中国酒店业的重组步伐显然走得越来越快。
今年4月,云南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新组建的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望在未来2个月内完成。
戴斌认为,针对目前中国酒店业结构性过剩的情况,既需要通过行政手段、也需要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对于酒店产业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