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9年1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升0.6%,一年来首次“转正”,其虽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持续回暖的状况。从影响CPI的各因素看,食品价格上涨3.2%是其中最大的因素,而非食品类价格仍是下降的。从企业经营角度看,食品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相关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
经营环境继续好转
由于此前几个月食品价格也呈小幅上涨态势(8月即“转正”上涨0.5%,9月为1.5%,10月为1.6%),从行业角度看,食品类价格上升意味着行业经营环境转好,企业盈利状况将会进一步改善。这是因为对生产企业来说,从原料进厂到制成产品进入市场后其产品价格如果有所上涨,就意味着其销售收入上升并会带来盈利,相反如果价格呈下降态势则意味着其销售额减少。另一方面,价格上涨也表示需求在增大,这将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并由此带动上游原材料行业的景气上升。
而在CPI转正后由于预期后期仍将小幅攀升,这将进一步刺激居民增加消费,带来消费量的增加和消费质量的上升,并促进整个消费市场的繁荣,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从具体行业来看,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子行业明显受益,因为其与CPI走势有较强的相关性。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食品饮料行业的销售收入与CPI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2006年12月CPI从102.8上涨到2008年2月的108.7,与此同时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累计值同比增幅也从25.46%扩大到31.68%。
由于其许多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即使价格有所上升人们并不会减少消费量,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支出增加,消费的量和质都会有所提升。其中,消费方便的肉制品和果汁饮料销量都会有更明显增加,另外表明消费质量的中高档酒的销量也会有所上升。
有利于公司业绩提高
从上市公司来看,食品饮料类企业生产众多名牌产品,白酒类中除了全国名酒就是地方名牌,而啤酒中的青岛、燕京,肉类制品中的双汇等都是消费者的首选,因此这些上市公司受益将更为明显,有利于其业绩的提高。如青岛啤酒今年以来业绩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1524元,中期即增加到0.489元,三季报达到0.9593元。
由于食品饮料都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因此食品类价格上涨也会相应拉动相关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为相关企业带来销售的增加和业绩增长,如果蔬生产加工、粮油加工、畜禽养殖加工以及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并拉动种子产品的销售。在这些行业中,优势企业或名牌产品同样会更多受益,因为其议价能力更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相对下游的企业来说,其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也就意味着自己生产成本的上升,比如猪肉价格上涨,肉制品加工企业成本就会面临压力。这对转嫁能力不强的企业来说,盈利能力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对优势企业或名牌产品来说由于有一定的转嫁能力受影响较小或根本不受影响。
从证券市场看,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影响,今年以来食品饮料类股票涨幅较大,估值较高,2010年仍可看好该类股票,但要及时跟踪相关公司的经营状况并进行及时评估。另外,随着CPI的进一步上升及未来PPI的“转正”并快速上升,企业的成本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可能会对业绩增长形成一定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