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后温家宝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回答国内外媒体的提问。其实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我们都能听到温总理的肺腑之言,在这一年中不停地被媒体和公众重复。从2003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2009年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社会公平的问题时,一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重新燃起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其实很多人知道,2010年的中国内政和外交,面对着极其复杂的环境。这种复杂的环境体现为,一方面多重矛盾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保持在较高的稳定位势上。但是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有一个问题是引发全国公众关心的命题,就是如何确保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平等,让他们都能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本次两会上,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出了与此相关的提案,在代表委员们总结的两会关键词中,不少就与民生和公平正义相关,其中包括了教育公平、调整收入结构、医疗改革、司法正义、稳定房价等,体现了民众的强烈诉求。
具体而言,即教育资源不均衡、流动人口子女就地升学难、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不足、女性就业门槛高、同罪不同判等诸多不公平问题。
温总理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坦言:“勿庸讳言,现在,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必须承认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在逐渐拉大,但是公平正义的根本,是保证各阶层都享受相同的权利,法律和秩序能为这种权利表达提供保障。即便是在今年两会流行的网络上,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忧虑。这些忧虑的背后,其实是对良性秩序的关注。
公平正义不仅仅是国内的命题,同样也是国际秩序面临的新考验。在目前的国际舞台上,公平问题仍然是各国相处的核心问题。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选择的道路。从哥本哈根的峰会争论中,其实人们已经看到了一种不平等的相处之道,尽管中国做出了最大努力。
所以,温总理才会说:“为什么总拿中国做文章?我至今不明白。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也关系各国的利益,关系世界的公平和正义。”
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大国,中国的国际贸易之路恐怕在2010年也不会太平坦,不少国家对中国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的背后,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的不完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相信,平等就是正义;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到“正义即公平的相对稳定性”。这些思想其实都提到了今天我们关注的两个命题,一是在社会发展环境中,让不同的群体按相同的规则分配,分享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分享社会责任;二是所有的公平正义,都只有在稳定长效的状态下才真正有效。
中国社会也不例外。短期的公平正义可以通过一个政策调节,但社会方方面面的公平正义,需要的是对公众的启蒙和对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注。因为在今天的地球村,没有一个人的窗口不向着太阳,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窗口,实际上也是用中国的方式温暖整个世界。
在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最后说:“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在我在任的最后几年,我将为这件事情尽最大的努力。”事实上,为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仅仅需要总理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