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1903--)生物学家。浙江镇海人。早年留学德国,1928年3月获得德国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78年第二次获得德国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0-1950年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50-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58-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现任名誉所长。贝时璋从20年代起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对生物的细胞常数、再生、性转变以及细胞的结构、分裂等作了研究。30年代初期,在甲壳类动物丰年虫中间性的性转变过程中,观察到细胞重建的现象,并作了初步阐述。1970年以来,相继在丰年虫、鸡胚早期发育中、小鼠造血系统(骨髓)、根瘤菌和根瘤细胞中开展了细胞重建的研究。特别是在丰年虫、鸡胚早期发育中,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进行了许多次的重复,证明以卵黄颗粒为基础或细胞质为基地,重建为细胞。
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卵黄颗粒中还首次观察到有染色质,并且已经提取出来。1983年在《中国科学》英文版连续发表了五篇论文,得到国际上同行学者的重视,并对细胞重建的研究给以很高的评价。1983年下半年至1984年,与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共同完成了《细胞重建》科教片,1984年底中国电影家协会评为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并获得“最佳科教片”的称号。其余的研究论文特汇编成《细胞重建论文集》。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