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者承认,用西方的研究范式来分析中国已经越来越困难,既难以解释中国的现实,又无法预测中国的未来
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彻底的理论要说服人民群众需要把它大众化。因此,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有声有色”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个命题中的“有声”实际上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有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界碑,3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我们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增速的3倍多。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拉特里奇用“中国奇迹”来概括中国这一时期的变化。他说:“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幅度史无前例,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变了世界。”
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拉莫写的《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该文较早使用了“中国模式”的提法。他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此后,国际社会展开了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热烈讨论。(相关文章详见人民论坛2008年第24期《关于“中国模式”》专题,编者注)
在国际社会评论中国的声音中,最令笔者感兴趣的不是赞扬声,而是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在反思后提出的某些发人深省的观点。他们开始认识到,发展全球经济,解决全球问题,必须考虑“中国因素”,必须用一种全新的视野认识和评价中国,必须在国际领域内重新给中国定位。在他们看来,中国模式的最成功之处,是从不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尤其是不照搬西方国家模式;中国发展模式包含的许多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西方一些人在肯定中国的成就时,总是故意淡化“社会主义”的色彩。他们不愿意或很少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因为如果使用这个概念,就等于把中国取得的成就归功于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就等于承认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者承认,用西方的研究范式来分析中国已经越来越困难,既难以解释中国的现实,又无法预测中国的未来。有识之士指出,近3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流行的西方理论正在不断地被证伪,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经久不衰的传统理论。上述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而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20多年前,邓小平曾预言:“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今天,邓小平的这一预言已经得到证明。新时期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国际影响,我们应该如实、谨慎而又充分地予以估计。这决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不可能不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成就面前、在喝彩声和赞扬声中,千万骄傲不得、千万头脑发热不得。作为执政党,我们要头脑清醒、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