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培训基地,李圆捧着一本奥运(搜吧)英语手册,在林荫小路上边走边背,开始了一天的训练。经过层层筛选来自北京(搜吧)、海口、北海、郑州、桂林等城市7所职高学校的190名学生成为“鸟巢(搜吧)”服务员,将很快进驻“鸟巢”进行实战演练。他们将在奥运期间承担“鸟巢”核心区域的服务工作,为VIP客人提供服务。奥运“鸟巢”服务队工作组组长李志琦介绍,培训内容包括外语、鞠躬、微笑、倒水、上茶点等专业技能及礼仪课程。
为便于服务残奥会,培训内容还增设了手语课。
站姿 每天苦站8小时
早上8点,太阳散发出炙热的光芒。来自桂林旅游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李圆和同学们排队走进了教室开始站姿训练,整齐地站在宽大的镜子前。“站立时双脚微开,呈小八字。身体挺拔,面带微笑。”在培训课上,奥组委特聘的奥运颁奖礼仪培训教师刘雨楠正在纠正学生们的姿势。刘雨楠和北京外事学校老师的任务是在6周时间内让190名学生掌握站立、行走、蹲姿、手势、致意、鞠躬握手、引领、递物、语言交际等最标准的奥运服务礼仪。
“引领客人时,伸出去的胳膊要微屈,掌心与地面呈135度角。”刘雨楠说。李圆面带微笑,双手交叉放在身前,伴着低头鞠躬的动作,轻声地与人打着招呼:“您好”,随后上身直立,两腿并拢,每一个动作都显出训练有素。
午饭之后李圆并没有休息,而是和其他同学一样继续站姿训练。组长李志琦说:“考虑到服务的高标准,奥运期间要站4个小时以上不能去厕所,所以取消了午休,让他们适应紧张的节奏。目前,女学生每次都要站一个半小时,每天累计大概要站8个小时左右。”
体能 30分钟步行4000米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190名学生开始“魔鬼训练”。北京外事学校的马潇潇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但是脸上却一直保持着微笑。“走路的时候身体不能飘,不能后仰,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能跑步,必须快步跟上,要做到走路不走形。”马潇潇说。
体能训练被同学们称之为“魔鬼训练”。一圈走下来,很多同学都已经筋疲力尽,马潇潇从昂首阔步变成了含胸驼背,愁容代替了脸上的笑容。“第一次用了15分钟走了1000米,脚上都是水疱,不敢落地。”
从每天1000米到每天4000米,学生们花了两周。马潇潇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训练强度,190名同学排成一队,步频和步幅都已经几乎做到相同。“为了保证训练质量,学生们必须穿皮鞋训练,30分钟步行4000米,比刚开始快了很多。”李志琦说。
训练还加入了负重训练。马潇潇右手托着一个托盘,上面放了4个装满沙子的矿泉水瓶,绕着操场步行400米。“我们要做到瓶子里装满水后,手举托盘行走时,水不能溢出瓶子。”马潇潇说。
技能 英语手语无障碍
一位客人将菜牌摔在桌子上,用英语抱怨这间包房太冷,服务员刘坤用熟练的英语,微笑着将客人引领到其他包房,化解了客人的矛盾。这是培训中的一次情景教学,一切的交流都只能用英语进行。
“在服务奥运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设置障碍能让我们的口语得到锻炼。”来自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的刘坤说。
学生们每周需要上14节英语课,还要在6周内掌握基本手语,以便在残奥会时为残疾人服务。
卫生 洗手分六步
一阵急促的报警声,白烟蹿进屋子。包房出现突发情况,李圆将矿泉水倒在毛巾上,将湿毛巾递给客人,并示意客人堵住口鼻,同时将客人从安全通道中引出。“如果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冷静,观察情况后,将观众带到安全通道。”
“掌心相对揉洗、十指交叉搓洗、洗手背、洗拇指、洗指甲和关节、再冲水。在奥运服务前服务员都将按这个步骤洗手。”卫生问题也是此次培训的重点。
封闭训练开始后,学员就不能外出,不能在校外就餐,爱吃零食的女孩子们开始“痛苦的挣扎”。不论在奥运场馆还是在培训基地,他们只能食用指定统一的食物和水,他们的付出,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为“鸟巢”服务,为奥运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