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致使特色农业不能形成规模,产量、质量受到严重制约——山西省是芦笋出口的重要基地,但是没有自己选育的芦笋品种和科技人员。山西省的红枣、沙棘、山楂闻名全国,但至今用的都是农家品种和野生种。尽管近年来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致使山西省特色农业不能形成规模,产量、质量受到严重制约。
“特”色做精离不开农业科技
山西虽然不是农业主产区,但其特色农业在全国已形成一定气候。山西省先后被列为国家的奶业优势区、肉牛肉羊业优势区、反季节蔬菜优势区、苹果优势区、强筋小麦优势区和小杂粮优势区。“精细生活,精致享受”,在全民生活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山西的农业大有发展前途。
近年来山西省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发展畜牧业、水果业、蔬菜业和特色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组织实施了“百龙企业规划”,94个企业获得龙头企业称号,其中获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的26家,有效地拉动了山西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推动了农村经济向产业化经营发展。
为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山西省相继发布了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肉标准,建立了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生猪生产和花卉生产基地,建立完善了市场准入制度,对一批绿色产品进行了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几年来,山西省筛选发布了100项重点推广的农业新技术成果,扩大了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并拨出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然而,山西省的农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在“特”字上下功夫,但特色产品质量、产量要想做上去,离开农业科技创新犹如纸上谈兵。
政策“冷淡”带来创新不足
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能排在全国龙头位置的寥寥无几,仅有威特果品公司核桃出口全国排名第一,屯玉种业全国种业五十强中排名第二,粟海集团在全国肉类加工五十强中排名二十。古城乳业、夏普赛尔黄梨汁、天渊红枣等这些省内知名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都还排不到前列地位。
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薄弱。
近几年来,山西省农业科研院所具有课题主持人水平的高级农业科技人员逐年减少,尤其是在全国知名地位的农业高级科技人员较少。虽然建立了一支具有研究员职称、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高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但其中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自主创新、学科领先地位学术水平的人员较少。可以说这支农业科技创新队伍还处于“练兵”状态。科技经费的投入是科技发展的物质保障,近年来,虽然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与全国比较,仍处于中下游水平。政策的相对冷淡与农业科技人员逐步减少不无关系。
山西省农业科研虽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但实现产业化的能力仍较低。近几年,山西省在小杂粮研究、农作物育种研究、奶牛的胚胎性别鉴别及控制、节水渗透灌器械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自主研究成果,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化。
山西省的农业科技型企业中,中低特色技术的产业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初加工、加工、转化、升值的产业链较短,增效、升值空间有限。从科技竞争力看,优势主要集中在饮料、果品、食品、中药材等农业地方资源加工类的中低技术产业。而且,这些企业底子薄、基础差,多数未形成规模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2年为24家,到2006年“百龙企业规划”认定的龙头企业64家。但企业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不低于2500万元,实收资本不低于1500万元,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低于60%,银行信誉等级AA以上的龙头企业不足10%。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动力
五十年代,小麦的条锈病猖獗,西北农大的赵宏章教授发现了丹麦一号的抗性,利用它育成的碧蚂号小麦成为全国麦区的主栽品种;袁隆平七十年代初,在海南岛稻田水渠中发现了一株野生稻,利用它育成了水稻不育系,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水稻的增产。许多科技创新的实践证明,创新对于农业有时会产生划时代的作用。
据研究结果显示:在农业GDP增长的贡献中,每1元投入,教育、道路、通讯、灌溉、电力的回报分别为3.71、2.12、1.91、1.88和0.54元,而科技的回报高达9.59元;在对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中,每1元的投入,灌溉、教育、道路、通讯、电力的回报分别为5.56、2.02、1.95、1.84、1.37元,科技的回报则高达4.41元,仅次于灌溉。这充分说明科技投入的回报率之高,做好科技创新,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如何利用国家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山西农业发展呢?
省科技厅潘瑞麟研究员认为,科技创新是山西农业发展的源动力。山西省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的支撑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扩大国际、国内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管理。
在研究方面,潘瑞麟认为,组织农业科研创新要侧重新种质资源的发现、引进与应用研究,新的增效方式或改进品质的突破性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研究等等;组织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要针对全省2000个新农村试点村,侧重突出科技特色,强化开发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转化应用;要测重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进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筛选与当地农业结合紧密的特色合作项目,增加高技术产品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