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60年却具有划时代意义。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样一条伟大 正确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篇章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我国改革从农村起步,渐次推开。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在沿海,创办了经济特区。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冲破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左”的思想,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到对外开放;从墨守成规转到大胆改革。全国人民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短短数年,农村巨变,城市兴旺,气象一新。这些变化有力地说明:只有坚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把经济搞活,把生产搞上去。党的十二大首次鲜明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庄严地宣告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改革全面展开和纵深发展,奠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从1984年10月到1992年10月,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尤其是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一时期,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在理论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框架的基本形成。从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确立。这一时期,不断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从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上明确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
推动科学发展,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步伐更加坚定自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