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简介:
艾颂,中海互动CEO,资深互联网营销人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从事传统广告行业多年,对新媒体营销、网络口碑营销、互动营销有较深入研究,曾帮助多个品牌进行成功的互联网营销。
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已逐渐覆盖主流媒体,网络和手机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舆论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搭载着互联网和高科技传播的新媒体营销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是一夜之间做大的,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媒体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加速度的巨大变革,新媒体营销也将在这场变革大潮中乘风破浪。
记者:近年来中国新媒体营销发展迅猛,请您谈一谈,与国外的新媒体营销相比,国内的新媒体营销处于什么状态?有什么特点?
艾颂: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国内外网民差异开始说起。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广大的网民基数——3亿网民,针对这3亿网民,有一个“三七理论”,即70%的网民是30岁以下;70%的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70%的网民是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这说明现阶段中国网民的结构还处于互联网应用的初级水平,虽然我们是互联网人口大国,但我们一定不是互联网应用大国,我们和欧美一些比较先进的互联网应用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网民其实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互联网从业人员像塔基一样基数庞大,然而非常积极的在从事互联网、新媒体研究,能够从理论或实践层面都不逊于现在世界上相对发达的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国家的群体在中国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中还只是像塔尖一样的少数。
其次主要是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是比较含蓄的一个民族,所以在中国目前匿名网络制度比较流行,比较典型的像BBS在之前很流行。但是在国外一开始流行的时候,是比较讲究网络实名制的,他们是以个体为中心参与到网络互动中,这也是中国和国外的互联网使用者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
第三个主要是在新媒体应用上推广身份的不同,这一点对于研究新媒体营销来讲比较重要。在国外随着新媒体及社会化网络的发展成熟,从事行业推广的企业有了成熟健全的执行体系,比如说每当有商家或者说广告公司需要借助新媒体,像BBS、博客、SS这种媒体去向他人推荐商业信息或者发布商业信息的时候,都必须表明身份跟态度,他们会明确的告诉受众,他们是在为商家提供服务。如果没有去做这样声明的话,一旦被行业协会发现,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丧失从业资格。在国内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或者利用借鉴新媒体这个平台上做传播的公司,并没有直接向网民表述身份,更多也许是跟网民一起,以网民的身份讨论,这也是中外在新媒体应用上的不同。
另一个不同是在媒体化向应用化转变方面。在中国的新媒体操作思路上,我们更多的是把它定义为“媒体”,考虑的更多的是它媒体的属性,比如覆盖率、到达率、计算成本等等,这是我们在营销的时候考虑比较多的一点。互联网的发展是应用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大众媒体化的属性转变成社会化媒体属性。所谓社会化媒体属性,它是建立在联系、关系、互动形式这三个基础因素之上,新媒体实际上是一种信号媒体平台,产生的是交互式行为,不可能脱离这三个基本因素,比如Face book或开心网、BBS,我注册一个账号发布信息,与其他朋友之间交流,这是我们的交互模式,这个模式之间覆盖率已经不再单纯是媒体指标的唯一值,媒体可能更多的是要同时考虑,这个账号持有者的情况、关系的广泛性以及互动的时间性、深入性等,这就是新媒体营销的一个评估机制,这个不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大家都在努力的研究、探讨,用一个健全的评估机制评估新媒体营销,这也是目前国内新媒体营销面对的问题。
记者: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新媒体营销注入了新鲜血液,请您介绍一下,网络营销的特点及优势所在?
艾颂:网络口碑营销目前已经不算是一个很新鲜的词汇了,但是当口碑营销前面加入“网络”这两个字的时候,就变成了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营销模式。究其原因是因为口碑营销是一种结果论的命名方式,我个人认为就是“我推荐给你,你推荐给他”是最直效也是最简洁的一种营销方式。但是因为网络迅猛地发展新媒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密,甚至你可以通过六层关系之内找到任何一个你想找到的人,这样就让人际间的传播变为可能,那这也是为什么网络口碑营销发展如此迅猛的一个原因。
那么说到“病毒营销”或“热点话题”的打造,他也是一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话题,之前,当封杀王老吉那个事件火爆起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之后,我们接到很多客户的电话要求我们也打造一个网络热点事件,我想我们应该理解客户希望用这种容易被网民接受、具备较高的流行性质的这种营销方式,如果脱离网络回归本质的话,“热点话题”的打造也属于营销的一个层面,即用较低的成本打造一个较高传播效果,但是在网络上,打造热点变得简单,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情,是由我国网民结构及习惯所影响的。当我们在跟客户去做沟通的时候,也许客户会选择高曝光、高点击、高效果这样的传播方式,但是网民会为客户寻找一个可以用传统的评估方式去评估网络行为的结合点,我们会建议客户做一些潜移默化的口碑宣传,做一些社会形象的维护,它会比那些常规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推动模式更具备立竿见影的传播效果,而且也非常容易被评估和衡量。企业只需要看到企业的链接被点击了多少次,被传播了多少次,被多少人讨论,就会非常直观的知道传播的效果是否是有效。
记者:提到网络营销、口碑营销我们发现,很多网络热点事件都有一定的“推手”从中推动,请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艾颂:“推手”这个词在网络的发展中,尤其是近年来在很大程度上被贬义化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的营销在做推动的时候是隐藏身份造成的。国外的网络营销是比较OPEN的,他会告诉受众他是在为谁做营销,比如说给惠普做体验营销,应该会告诉受众领取的是惠普的礼品,我们是在帮惠普做传播。但是在中国不太一样,营销人员要隐藏身份才可能跟网民平等对话,它有一种身份上的无奈感存在。一旦网民发现,身边的“朋友”实际上式营销人员,其实是在给企业做推广、做软文,他并不是真实的“朋友”,就会觉得很愤怒,对“推手”也抱有很大的负面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