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街道观塘村村民严瑞平以前的年收入不足4000元。因为拆迁安置,老严除领到30万元的补偿款,还享受失地保障,随后在拆迁安置小区购买了房子,完成了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现在我们的日子和城里人过得一样!”小区内医疗服务中心、社区就业保障中心等设施应有尽有。像这样的拆迁安置小区,在新区还有3个,建筑总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
从镇江新区的三年大提升中不难发现,变化背后有一道清晰的脉络——炽热的民生情怀。“新区对民生的关注是不遗余力的。这几年,镇江新区经济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但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市政协副主席、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赵腊根这样告诉记者。
想民所想解民所难
去年8月,姚桥镇20多名村民敲锣打鼓来到新区,把写有“造桥修路、造福子孙”的锦旗送到新区党工委,感谢新区改造丁大姚公路,为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
丁大姚公路连接新区丁岗、大路、姚桥三镇,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难行,附近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车子摇、到姚桥”一度成了当地流传的民谣。新区去年投资2300万元对丁大姚公路进行全线改造出新,沿线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此,姚桥群众自发送上锦旗表示感激之情。
大港河是贯穿新区大港片区的主干河道。“两边原来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河面上满是漂浮物。”对比大港河的今昔巨变,六十多岁的陈春华不胜感慨,“现在河道清淤了,装起了护栏,两边种上了杨柳,有了人行通道,而且路灯也亮了。”据了解,整治这条河道,新区耗资8000多万元。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难已经成为新区上下坚定的施政理念。
就业是民生之本
丁卯农民马淳沂是下岗工人,经过新区劳动部门的扶持,现在成了新区一家茶园的老板。2004年以后,小马成立了茶园销售公司,有关部门积极鼓励他申报无公害产品,还帮助开展员工培训。“现在年销售近200万元,固定职工30多个,基本都是本地的失地农民,每个人的年收入都超过了一万元。”小马如今成了全市的“创业明星”,不仅拿到了市茶艺业评茶考评师资格,还成立了全市首个茶艺教育培训中心,帮助其他茶园培训采茶农民工。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区始终将老百姓的就业作为关注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投资2800多万元建设现代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市场,主要面向农民开展培训工作,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建成8个月来,已先后开办了20多个技能班,包括种植、养殖技艺,也包括创业培训班;并根据周边企业需求,订单式地开设技术培训班。每周三举行招聘会,免费对外开放。截至目前,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已为当地失地农民提供了25000多个就业岗位,已达成就业意向的达6000余人。
除此之外,扶持创业力度也在持续加大。为扶持农民创业,除开设创业培训班外,新区还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担保公司。4年来,通过担保贷出的款项超过10亿元,在全市居于首位。通过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等手段,新区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新增了一批高效特色农业基地和项目。目前,无公害茶叶、设施蔬菜和高效渔业养殖等千亩基地和百万只规模家禽养殖小区,已经成为农民创业增收的“香饽饽”。
编织生活保障网
陈冬娣是新区中心敬老院的五保老人。老人刚住进来时总觉得没有在家舒畅,一度闹着要走。但后来老人再也不想走了,“宿舍里空调、彩电、卫生间一应俱全,早饭有鸡蛋馒头,中饭三菜一汤,闲时就到老人活动中心溜达溜达。”甚至连患病做手术3700块钱的费用,敬老院也包了。老人坦承,活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没想到晚年会过上这样好的日子。目前敬老院入住58人,姚桥镇敬老院也已竣工启用。这两个敬老院的建成,使得新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
尊老敬老在新区已蔚然成风。家住大港街道港中新村社区太平里61号的赵家洪老人告诉我们,有件事让他感觉非常贴心,那就是拿到了社区发给他的一张“和谐幸福卡”,凭卡可以在社区免费享受体检、洗浴、理发等多项服务。
从2007年开始,新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和谐幸福卡”,累计为街道13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了这种卡。凭借这张小小卡片,老人们能够享受到每年免费12次洗澡、6次理发、1次体检的服务。
在新区中心敬老院的建设上,新区大手笔一下子拿出了2300多万元。针对同作为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新区编织打造的生活保障网一样牢固。为了让农民失地有保障,新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即征即保、科学操作、强化管理,三年多来,已确定被征地人员12800多人,个人账户资金总额3.7亿元,累计发放保障资金1.71亿元。
建设公园提升医院
由于区内文化休闲场所不多,为此新区新建了银山公园。园内坡地蜿蜒起伏,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音乐喷泉引人入胜,健身和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免费对外开放。开园当天,近万名市民从四面八方涌来,领略公园风姿。
不只是银山公园,近年来镇江新区动作频频,为老百姓开出了总造价近亿元的免费休闲“大餐”:丁卯·沃得市民广场、人民公园、体育公园、圌山风景区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场所和景观。其中,总投资2800万元的体育公园是全省最大的体育类公园。在这些休闲场所,每天都有上千人游玩嬉戏其中,老百姓在闲暇中品尝着开发建设的成果。
在医疗卫生方面,新区最大的动作,就是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务实理念,果断将原新区医院整体无偿划归市第一人民医院,并易地建成了一所较大规模的市一人医新区分院,承接了一些在新区过去“卫生院时代”想都不敢想的手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当地百姓的就近求医之需。这样,镇江新区的群众不必赶到市区就能享受市区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了。
在新区老百姓眼里,2006年以来的3年,是当地经济发展最快的3年,也是他们得实惠最多的3年。3年来,投向改善发展民生事业资金超过10亿元,占全区可用财力的50%;居民人均可支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10%;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开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民生为本,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度,只有做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镇江新区管委会主任罗洪明这样解释新区的施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