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人民观察: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如何惊涛拍岸自岿然
|
|
时间:2009-07-02
|
|
7月1日,达成铁路(四川达州至成都)西段扩能改造工程建成开通。 曹 宁摄(新华社发)
开栏的话
人民日报从今天起开辟“人民观察”专栏,刊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党中央机关报特色的新闻性深度报道。其中,有背景类、调查类、评析类报道,也有进行舆论监督的报道。同时,人民网将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对同一选题作多媒体的延伸报道。期盼广大读者和网友关注、支持、互动(rmgc@peopledaily.com.cn)。
看神州大地,从东到西,自北向南,管道穿越苍茫天山,桥梁飞跨奔流长江,铁轨爬过巍巍太行,核电站起于东海之滨。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一个个工地焊机弧光闪烁,百万工人正奋战一线。
一条条曾经“失声”的生产线,又响起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曾经寂静的厂区,又开始恢复往日的热闹。
广袤的原野上,联合收割机驰骋在一望无垠的麦海。夏粮丰收在望,新中国将首次实现连续6年夏粮丰收。
这是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向世人展示的一幅宏伟壮丽画卷。
国家统计局专家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刚刚过去的二季度我国GDP增速预计可能接近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这是个足以令人惊叹而又来之不易的成绩。
见事早,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
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进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2008年的冬天,因国际金融危机而格外寒冷。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让世界经济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在长三角、珠三角,曾经如雪片般不断飞来的订单,陡然零落下来;曾经满负荷转动的生产线,突然停止了运转。
我们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困难前所未有,措施同样前所未有。
2008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中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早在几个月前,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党中央、国务院就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年初的“两防”调整为年中的“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在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明显加大之际,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出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进一步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将在两年内投入4万亿元刺激经济增长。
在这个被简称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理所当然的龙头,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迅速掀起。
松塘村,这个地处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的小村落,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村外的工地机车穿梭,工人在挖沙砌石,焊接钢管,一条硕大的钢铁巨龙在这里向前延伸。进入6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东段主要工点已经全线开工。
这条横贯大半个中国的能源大动脉,穿戈壁沙漠、过黄土高原、越黄河、渡长江,南到珠江三角洲,干线支线总长8704公里。
东西“气龙”横贯,南北“钢龙”腾纵。
这条“钢龙”就是去年动工,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项目总投资2209.4亿元。目前,在京沪高铁的沿线,每天有12万工人奋战在建设工地,京沪高铁开工建设里程已经突破设计正线里程的92%。
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带动了上下游产业,为“保增长”增强了底气。
来自京沪高铁办公室的统计显示,目前整条线路每天消耗水泥4万吨,沙石料20万立方米,钢材1万吨。综合计算设备、建材和人工投入,每天投资总额达到了1.9亿元。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介绍,按照2009年铁路完成工程投资6000亿元安排,根据定额水平测算,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以直接带来全国GDP增幅提高1.5%的拉动效应。
“西气东输”工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样显著。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利用公司副总经理杜绍周告诉记者,据测算,三年建设期内,“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线将需要500万吨X80级钢材,同时城市管网配套工程将还需要大量使用铸造管等。整个项目预计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0亿元,并且能大大促进冶金、机械等行业产品升级。
截至今年4月底,前两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农村公路约2万公里,农村电网线路4万多公里;基本建成近450个重大水利项目;建成高速公路445公里等。今年1至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危急时刻,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其后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扩内需、稳外需成为政策的着力点
用巨额财政补贴驱动“消费马车”稳步快跑。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萎缩造成出口持续低迷,全面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政策的着力点。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为此安排250亿元补贴资金,支持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
家电下乡,自今年2月起向全国推开。在实施过程中,补贴手续不断简化,补贴品种相继增加。微波炉、电磁炉、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等琳琅满目的家电商品走进千百万农民的生活。家电下乡产品产销两旺,带动上游原材料行业、劳动就业的增长,进一步促进用电和其他消费的增长。
2—5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月销售量由88万件增加到223万件。截至5月底,已累计销售近990万台,销售额达153亿元。
家电下乡成功在前,汽车摩托车下乡的大幕也徐徐拉开,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5月19日,又推出新的促进消费政策: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为此,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70亿元。“下乡”政策填补了农村消费的空白,而“以旧换新”则是为城镇消费锦上添花。
以家电为例,“以旧换新”的9个试点区是北京、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需求可观。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估计,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后,全国可更新老旧汽车100万辆、家电500万台,直接拉动市场消费1000亿—1200亿元。
为促进汽车消费,国家出台了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加上汽车下乡、旧车换购补贴等鼓励政策,极大地提振了车市复苏的信心,并迅速显效。在国外汽车市场一片萧条的大背景下,我国车市不仅率先回暖,月销量更是屡创新高,连续5个月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一般年份,从5月开始车市转入传统淡季。然而,今年5月却是“淡季不淡”,汽车销售达111.97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82.9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了46.83%。
车市的红火,甚至超出了几乎所有企业的预计。截至5月底,东风日产全车系历史性地实现了“零库存”,而累计有效订单超过了5万辆。这意味着即使开足马力生产,完成这些订单都需要一个半月。
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驱动“消费马车”稳步快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1至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770亿元,同比增长15%。
尤为可喜的是,5月份全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5.6%,农村消费增速连续5个月快于城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向增长落后于城市的农村消费异军突起,说明国家撬动农村消费市场及持续的支农惠农政策初见成效。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保住外部需求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自去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连续多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
外需疲弱清晰地反映在进出口统计数据上。今年1至5月,我国外贸出口值为4261.4亿美元,同比下降21.8%。但相继出台的稳定外需的政策已开始显现效应,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字说,经季节调整后,5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20.5%、22.8%和17.7%,但环比4月份分别增长2.1%、0.2%和4.4%。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
推进自主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同样被摆在了显著位置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样是深化改革的契机。半年多来,伴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实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航空、电信等行业实现重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先后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全面实施,国有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全面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
加大力度,深化改革,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发展机遇,同样也对提振市场信心和扩大内需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部经济的冲击,使结构不尽合理、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等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更为凸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成为一揽子计划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投向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资金约为3700亿元。
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的40天内,国务院连续召开6次常务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调整”和“振兴”并重,是这十项产业规划最为人瞩目的特点。“调整”与“振兴”四个字,也传递出中国这一工业大国补短腿、强后劲的信心与决心。
6月的阳光,照耀着湖南三一集团的起重机厂房,一条近20米长的起重机活动支腿焊接流水线旁,工人们正在进行组对、翻转、焊接等工序,忙碌而有条不紊。“受基建投资拉动及产业振兴规划刺激的影响,工程机械复苏业绩增长力度较大,生产形势已经明显好转。”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表示。
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让许许多多像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中看到了振兴的希望。受益于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政策,大部分工业行业和工业产品的增速开始回升。5月份,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增速比4月份加快。
“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又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引擎。”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部署: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投入1000亿元,加快一批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大科技专项实施。
创新不但能带动产业的升级,还能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值点。作为普通老百姓,感受最深的是一种新产品——3G手机,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据测算,3G投资在近3年内能拉动上万亿元社会投资。
除了3G,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核心电子器件等11个重大科技专项,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随着这些重大科技项目的积极推进,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力量将愈加强大。
协调区域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辽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区域振兴重要举措一一推出,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愈走愈近。
大力度地增加公共投资,扩内需、保增长,并不意味着可以“泥沙俱下”,推动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同样被摆在了显著的重要位置。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的资金约为2100亿元。去年四季度以来,在新增两批中央投资中,有195亿元安排在节能减排上。今年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降幅同比增加0.27个百分点。
不久前推出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更是被评价为拉动消费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工程。这一工程以财政补贴方式,对空调、冰箱等10类高效节能产品以及高效照明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应用。专家估算,每年将拉动消费需求数千亿元,节电750亿千瓦时,减排7500万吨二氧化碳。
经济困难更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力度相继出台,给百姓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国际金融危机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就业压力凸现,部分群众的生活压力增大。同时各级财政收入有所减少,财政进一步吃紧。双重压力之下,保民生任务艰巨。
但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经济困难更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半年多来,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力度相继出台,给百姓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经济增速放缓,使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就业资金420亿元,同比增长66.7%。作为受到冲击最大的群体,大学生和农民工自然成为关注的重点。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国家从供求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帮扶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招用、聘用高校毕业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
为了农民工的顺利就业,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对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的投入,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扶持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表明,经过半年多努力,目前96%的返乡农民工已经获得就业岗位。
截至4月底,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5万,扭转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持续下滑的态势。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更大的挑战。强化社保体系、提高社保水平,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希望。今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政策已经兑现到企业退休人员;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也将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此外,包括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在内的保障体系也逐步健全,养老保险和转移接续制度正在逐步确立。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工作也已启动。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支持达7161.4亿元,同比增长20.2%。中央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对农民的补贴,仅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中央投入就达到1230.8亿元,其中90%已于今年一季度下拨完毕。
医疗、教育、住房作为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百姓心头的三件大事。这半年多来,中央和地方始终把这三件大事放在突出的地位,推出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解决百姓后顾之忧。
医改,今年正式启动,全体城乡居民都将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中长期规划正在加快制定,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增加到493亿元,增长1.7倍。3年内,约75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240万户林区垦区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将提前解决。
空前的举措,艰苦的努力,收获的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中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再获丰收;工业增速稳中趋升,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态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预期继续向好,社会信心进一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继续增加;灾后重建加快推进。
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方针和一揽子计划是正确有效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在逆境中奋进,在挑战中前行。近一年的努力,让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更加坚定。
(本报记者刘磊、彭俊、沈寅、罗彦、姜赟、唐帅、刘先云等集体采写)
·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和谐美好未来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评述
·马凯: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能力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