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启始”与“资本主义萌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的内涵比后者要广阔得多、深入得多;后者仅是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突出表现,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史学研究中,提出全新的学术观点是创新;对已有学术观点有所修正、丰富和发展也是创新。由张显清主编的《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一书是迄今为止学术界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综合研究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的学术专著。作者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明后期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开始起步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过程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认识。本书的学术贡献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论的提出。明代后期(即16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开始起步向近代社会转型,这是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它应该是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研究作出的学术贡献和创新。对某一历史问题的研究,能否建立新的论证系统,是衡量学术成果高下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新的论证系统是随着研究者在某一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突破与创新而形成的,构成这一成果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则是这一研究过程的必然结果。以往学术界一般用“资本主义萌芽”、“市场经济萌芽”、“早期工业化”、“早期近代”等概念来表述明清之际的社会变迁,或对变迁的程度估计较低,或对变迁的社会属性不够明确,而且大都局限在经济领域。而本书则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论述了这个时期的社会新变化及其历史趋势,并用“社会转型”的概念加以概括。这里所说的“社会转型”,实质上是社会形态的转变过程,既讲了变化,又讲了变化的性质。这一“转型”论从社会经济入手,揭示了明代后期社会的整体演变,涉及社会形态转变的各个方面。不仅考察了商业性农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新型生产关系的萌动,而且探析了商人势力的壮大和早期城镇化的过程;既分析了城乡社会阶级关系的演变,又探究了社会风俗的变迁;不仅说明了政治斗争的新形态,还用重笔描述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整合;研究领域还涉及市民文学与民间文化的蓬勃发展以及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互相碰撞。如此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明代后期进行综合、整体的考察,形成了新的论证系统,丰富并发展了明代后期社会向近代转型这一命题的内涵,同时也构成这一成果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明代后期社会转型起始的具体论述。作者的研究表明,明代后期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起步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基本观点不是人为预设的,而是通过对明代后期社会历史的深入研究得出的。本书每一章都从一个侧面论述了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与以往相关研究相比,它们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深入考察了该领域内出现的新变化和近代性因素的具体史实;二是关于这些新变化的近代属性,或者为首次提出,或者以往虽有论及,每一章在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超越,且对其发展程度的估量较高、观点更加明确;三是各章虽然重在考察新变化,但都力求做到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该领域的状况,避免片面性。不仅资本主义萌芽、转型阻力等问题涉及许多重要的理论难点,其他作者深入论述的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农业雇工经营、官营手工业商品化和民营化、信用借贷业的发展、“土地雇工经营主”、思想观念的变异与整合等等问题,也一向处于学术研究的薄弱状态。该项研究所涉范围广阔,材料的取得与处理无疑具有相当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一位作者须有长期的专业积累。该书在材料开掘上颇见功力,因而能够更系统、全面、立体、真实地反映这个时期社会整体变化和历史走向,在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对“资本主义萌芽”论的重新肯定和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命题不断遭到质疑。而且以往的研究重点局限于丝织业、矿冶业等部门雇佣关系的变化上,对经济领域其他方面的近代因素,尤其对社会结构及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关注较少,因此不利于全面有力地说明社会变动的走向。本书作者不仅公开阐明“明确地接续当代史学史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学术传统,重新肯定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将被歪曲、被否定的资本主义萌芽论重新确立起来”,而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范围和发展程度,有了更广、更高的估量。“社会转型启始”与“资本主义萌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的内涵比后者要广阔得多、深入得多;后者仅是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突出表现,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本书突破原有的局限,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萌芽”论,又大大扩展了研究范围。
对转型阻力的论述。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进步因素不能顺利成长的原因,以及中国从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落后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直是学术界非常关心并众说纷纭的问题。该书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并不是不能产生近代社会因素,并不是不能向近代社会方向迈进,而是在发展中遇到强大的阻力。从明清之际的历史来看,使社会转型遭到巨大挫折的逆向力量主要有两个,一是封建等级特权制度丧失约束,造成利益分配极度失衡、贫富尖锐对抗,由此引发强烈的大规模社会动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二是清朝入主中原时进行的民族征服战争以及实行的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使明代后期出现的转型趋势发生逆转。正是由封建政治腐败造成的明末社会大动荡和接踵而至的清初逆转,使中国延误和丧失了百年宝贵发展时间。为了使读者清晰地了解社会转型的阻力,《导论》部分从明末权势群体对经济资源过度掠夺造成的贫富尖锐对抗、社会大动荡和清初社会走势逆转等方面集中考察了社会转型的阻力和挫折。
独特的体裁。内容决定体裁。本书从经济入手,进而分别考察了社会阶级结构、政治变革、社会风俗、思想意识、文学艺术、民间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主要领域的发展变化,因此笔者认为,本书是研究明代后期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社会整体演变的史学著作,堪称现实意义的“时代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