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福建省27家企业“抱团”到德国采购,由于采购量大,提高了对外议价能力,采购价格下调了10%。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占福建经济总量80%以上的中小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小企业加强融资服务,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煤电油运保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省级财政出资1.05亿元,分别设立了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创业投资辅导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等三个专项基金,出资3亿元设立了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金。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自发掀起一股“抱团式发展”的热潮。
由泉州的七匹狼等17家知名企业共同组建的“福建省闽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集中了超过5亿元的资金,致力于新项目的开拓与发展;晋江市还在建造中的国际茄克城,引入上千家中小企业,实现行业生产联盟和分工协作,以形成茄克服装的制造基地;“青梅”、“石材”、“电机”等行业纷纷抱团,资源共享,通过扩大内销等措施在危机中寻找企业更好的发展机遇。
“危机”改变经营理念
“同行是冤家”,把同行企业都压倒,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生意人”最大的感受。
作为福建省家居装饰用品进出口商会负责人的阮卫星,经常出面调停企业之间的矛盾。“外商在下订单之前总有一个询价、比价的过程,因此,企业在报价之前总是想方设法打听其它企业的底价,一些企业甚至为了获得订单,不惜恶性杀价,你报低价,我就比你更低,哪怕不赚钱也要把单抢下来。”他说。
每次召开行业企业会议时,阮卫星总不忘强调这段话:“家居装饰用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要重视高效益回报,不打价格战,不做赔本买卖;一定要避免以低质量、低价格抢占市场。打价格战、做赔本买卖不仅会引来巨大的国际贸易麻烦,还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利益。”
然而,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改变了这种理念。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再加上金融危机导致海外定单减少,一系列问题使得许多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杀出一条血路”,“抱团”发展则有望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有助于实现行业生产联盟和分工协作。
在大困难面前,“抱团式发展”成为热潮,成为一些企业的共识,并先行采取行动。不少中小企业主动上门,要求为品牌企业做配套加工或贴牌生产。许多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吸收了不少企业为其做配套加工,使得企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一些品牌企业都表示,只要能够实现互惠共赢,愿意与中小企业携手合作。
“抱团”实现“取暖”
在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上,福建省家居装饰品行业的企业提出了“抱团取暖、共度严冬”的口号。“这届广交会,同行之间相互揭短、相互杀价基本没有了。”阮卫星说,不少企业已感受到“抱团”带来的温暖。尽管订单减少,与客户的议价也更激烈,但同行企业之间不再因竞争关系而相互对立,而是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抱团”之后,不少企业发现自己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共享。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扶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其中也包括最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信息不再像以往那样,哪家企业先获得就捂紧,而是第一时间与同行分享,甚至还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将信息散播出去。
不少企业连自己接到了多长时间的订单、规避汇率风险技巧等都无偿提供出来供同行参考。资源方面,原材料从哪里来、产品销到哪个国家或地区等原本企业“雪藏”的商业机密,同样拿出来分享。
“抱团”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也让企业更加充满信心。在国际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福建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连续的企业关闭倒闭情况。截止到去年11月底,全省累计实有内资企业(含私营)259970户,比上年底增长4.36%。与此同时,全省经济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抱团”还需找准定位
“‘抱团’发展是利用规模效应获取大规模或高技术含量的订单,从而大幅提高接单成功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远远比低价接单更为重要。”业内人士指出,“抱团”可以一时解决资金链等问题,但未必就是一劳永逸,企业还需要找准定位,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专家指出,企业“抱团”之后不能总是打价格战,而是应该围绕产品下功夫。重视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功能和多样化,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加上合理设置营销手段,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金融危机对那些技术力量雄厚、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影响较小,而一批粗放型企业却可能因此被迫退出市场,但这也给前者腾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危机可以迫使企业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而这也对企业的人才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企业技术力量,加快高级人才储备,是企业化“危”为“机”的必然选择。
对此,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章旺认为,虽然“抱团”相当于企业搭上了同一条船,但如何转危为机,依然是一个个性化的问题。在“抱团”发展中,中小企业和较大规模的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既有合作也有同台竞争的味道。此时,中小企业更应该将自身的资源进行一番整合,找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一些中小鞋企放弃与大企业竞争国际订单,而是瞄准了国内的消费群体,进而“抱团”转攻内地市场。
因此,通过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消化高成本,才是企业过冬的“法宝”。(记者 吴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