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物和想象还是不一样!”市歌舞剧院编导王醒尝试了几个击缶动作后说。昨天,即将在吴文化节开幕表演上亮相的奥运缶,发出了它抵达无锡后第一记专业的“响声”。祭祀乐舞编导带着两位主要演员一大早出发前往新区鸿山,与这批特殊的道具进行首次磨合。
近观奥运缶,虽然是树脂材料制作,但龙形、铭文的雕刻,黄铜上色灯等细节处理还是十分细腻的。缶面是一米见方的正方形,中心击打区由牛皮包裹,四周环绕LED灯带,同样四四方方,只要敲击准确,LED灯就会随节拍发出荧光,声影联动,很有气势。两位演员看到实物缶非常兴奋,立即操起编排好的舞步,与击缶动作进行合成。这一练可发现了不少问题:编创的动作中,有很多“挫”击动作,就是用手掌快速地削过缶面,但这样不仅声音不够响亮,而且由于力度太轻,LED灯也无法发光。“我们的要求是每一击都要整齐地亮灯。”编导王醒立即纠正。一米见方的缶面,演员伸直手臂刚好碰到中心,但要准确地击中一块巴掌大小的有效区域,并给予足够力度可不是容易的事,特别是在此次祭祀乐舞中,有很多大跨度、快速变换的舞蹈动作,这给演员表演带来了难度。演员们一边演示,一边现场琢磨,最后发现用手掌根部敲打是最好的手法,这样一来不仅要加大动作幅度,还要加强瞬间敲击的力度和速度。
几位主创人员透露了开幕式表演的更多细节。除了缶阵,现场还有一支雄壮的乐队与它对垒。“200名武警官兵双手持棍,‘击木而歌’,击缶与击木将在听觉层次上形成一种对话。”据了解,不论击木、击缶,还是舞蹈动作中的向天祈福等元素,都是根据吴地祭祀文化的可考历史,经艺术加工演变而来,市歌舞剧院编导历经半个多月的创排才定下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