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城闹市区东大门,有一个“泥腿子”培训的“摇篮”—— 无锡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对外也称无锡新华中等专业学校。说她专门培训“泥腿子”,是因为从2007年起,该校就停止招收职业中专生,转为以再就业培训和农民工培训为主,是市劳动保障局确定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点和再就业培训点、省总工会确立的唯一一所农民工业余学校。常年举办的工会干部、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在岗职工技能提升等培训,让这里成为一座各类人员的技能“充电站”。
成绩斐然:两年6812名外来农民工“充电”
无锡是一个经济发达、市民综合素质较高、劳动力较为紧缺的城市,高速发展的经济引来了大批农民工,使无锡成为长三角地区农民工主要输入地之一。目前全市有外来民工170万,已成为无锡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市工会积极协助政府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计划,2008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万人,完成转移培训8.14万人,在岗农民工培训3.84万人。作为农民工输入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一方面提升了农民工的技能等自身素质,增强了他们的择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无锡经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整个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了无锡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总工会干部学校2006年12月增挂“江苏省总工会农民工业余学校”牌子以来,市总工会成立了以分管主席为组长的无锡市工会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为农民工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为农民工培训组合了专门的师资力量,建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新建立了一套农民工培训的台账。在省市总工会有力领导、市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支持下,学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坚持解放思想,依托教育阵地,采取单独培训、校企联合、现场作业培训等方式,开设了农民工易学易懂的计算机应用、CAD、电装工、电动车组装及维修、钳工、保险、导购员、家政服务、母婴护理、保安、美容美发和插花技术等专业。学校先后投资近60万元为农民工培训添置培训设施设备、支付讲课费、供应午餐等。两年来共培训6812名外来农民工,其中转移培训4715人,技能培训2097人,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有84.3%的人获得技能初级证书。学校为农民工支付考试考证费、技能鉴定费等10万余元。培训工作得到农民工兄弟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几年来获得劳动保障部门培训补贴近百万元。
了解需求:提高农民工参加培训积极性
为吸引更多农民工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早早拥有一技之长,市总工会干校利用招聘会、春风行动等场合,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宣传活动,鼓励广大农民通过技能培训,身怀一技之长闯天下,营造一个“依靠技术闯天下”的浓厚氛围。
除了积极宣传报道农民工培训的方针、政策、渠道、信息,利用农民工群体易于接受的各种培训方式,调动、吸引和激发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外,总工会干校还给企业厂长(经理)写信、下厂宣传,专门介绍培训工作的意义和目的,调动农民工朋友参加培训、企业厂长(经理)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如无锡市某纺织有限公司,一开始厂长对培训有些顾虑,一怕影响生产,因为企业是三班倒的性质,工人的工作比较忙,不可能大老远的跑到市中心去培训;二怕有的维权宣讲会带来误解引发劳资纠纷。经多次上门动员宣传,并且让厂长参加了一次试听,结果该厂长不仅彻底消除了顾虑,并且认为培训不仅增强了员工的法律法规及维权意识,而且还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爱岗敬业意识,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还有一次,干校老师去某毛纺有限公司对农民工实施过渡培训,有几个三四十岁的女职工之前还表示“我们到无锡是来挣钱养家糊口的,又不是来上学的,我们早就过了上学的年龄了,学了没啥用”。结果在听完了培训课程后,感触很深,觉得以后应该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因为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有很大的帮助。更有一些本来没有技能的农民工通过培训掌握了一门技能,拿到证书,顺利就业,为自己的就业拓宽了道路。
强化师资:确保对农民工培训的质量
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农民工培训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议题,组织教职工反复学习和领会《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认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民工,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工队伍又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作为农民工培训的业余学校,要在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全面素质上发挥作用,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为此,总工会干校利用学校有多年中等职业教育、理工科类师资力量较强、实习工场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根据劳动部门确定的目标责任,突出年度各阶段工作,重点狠抓培训质量。在课堂里除了主讲老师外,还配备了多个辅导老师,随时了解掌握学员动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他们较快地掌握相关技能,顺利实现就业。目前,学校已有讲师3人、高级讲师3人、助师3人、技师1人,同时还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外聘优秀教师授课。
服务企业:不断拓展农民工培训新思路
培训“泥腿子”不是件容易事。总工会干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针对农民工学员分布广、流动性大、不易集中的特点,更考虑到他们所在的单位远离市中心,交通十分不方便,如果集中到学校来培训,必然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对此学校就主动上门培训,如对无锡豪禹服饰公司、铁姆肯等企业,都是同一企业多次上门培训,并免费为他们提供笔、笔记本、教材和午餐。针对国企、民企、外企的不同特点,蒋川海、乌民光、朱焱三位老师还精心准备了三套不同风格的授课稿,力图在培训农民工的同时也使企业主或劳资主管也同时得到培训,进而融洽劳动关系,稳定就业。经过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厂方和农民工学员的欢迎,很多企业得到消息后纷纷和学校联系上门培训事宜。
工会是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在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中,工会组织发挥了网络健全的优势,利用工会职业学校这个平台全面联动。在培训的方式方法方面,除了一些技能较为复杂的培训需要到学校上课和考核外,充分利用企业设备优势实施现场培训,条件许可的进行现场即培即考,这样一方面解决企业和农民工的工培矛盾,另一方面节约培训成本。如在对电动车组装和维护工的培训中就使用了该办法,深受企业和农民工朋友的欢迎。
工会的农民工培训也取得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每年初市劳动保障培训部门都与学校签订年度农民工培训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使工会的农民工培训与政府的农民工培训融为一体。
危机时刻:农民工培训迎来新机遇
当前形势下,农民工培训工作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市总工会干校将抓住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培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扎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将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得到实惠,让他们更多了解国家和地方有关农民工的政策法规,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关制度,促使培训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依托就业指导培训和维权培训,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获得一技之长,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农民工培训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力争对农民工各类培训上万人次。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加以配合,才能把党的优惠政策和用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让他们了解外出务工的好处。除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外,还要利用已经进城就业的且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民工趁回家探亲的机会宣传。
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有的放矢地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农民工培训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培训中将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从安排、维权守法等公民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工通过培训后能融入现代社会。顺利上岗,并且通过试用期,确保工作的稳定性。
在培训中,学校还将注重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的培训,避免好高骛远的想法,找准位子,认真学习一两种谋生技能,从而增加自己的收入,实现外出务工的当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