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聚焦全球眼光的上海世博会举行世博主题体验之旅沪、苏、浙三条精选线路首发团仪式,“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喜迎千人踩点。此前,上海世博局公布41个世博体验之旅入选名单,南通申报的“江风海韵”、“中国近代第一城”和“长寿探秘”三个特色线路全部入围,排名分列第二、第三、第四,成为江苏旅游争抢世博7000万游客蛋糕的大赢家。
5月18日,南通旅游局局长戴平向记者捧出最新数据:在今年各地旅游遭遇寒流之际,南通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逆势增长35%。此前,短短5年时间,接待游客由640万增加到1300多万,旅游收入由57亿元上升到150多亿元,其增幅连续多年在省内领跑。
一个二线城市的旅游为何如此“热烈”?南通市领导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
向思路要“线路”,一串创意激活一座城市
今年“五一”期间,南通上百公里的江堤、海堤上,来自省内外的各种自驾游汽车排成长龙,蔚为壮观,吸引大家的是“追江赶海到南通”,人们在同一个地方同时领略大江大海的神韵。
“追江赶海到南通”,是几年前创意策划如今已叫响海内外的南通旅游口号。
盘点南通旅游,既没有六朝古都的底气,也没有天堂苏杭的名气,除了一座高百米出头的狼山外,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园林也没有。在如此“家底”上搞旅游,出路只有一条:向思路要“线路”,出奇招把南通“卖”出去。怎么做?面向全国征集最具创意的南通旅游口号,几个月后,“追江赶海到南通”在数万条口号中脱颖而出,并迅速在网上蹿红,被网友评为全国城市最具号召力的旅游口号,沉寂的南通江海岸线一下子热闹起来。
一个“金点子”炒热一条线路,一串创意激活一座城市。几年来,南通先后创造性推出有50多名驻华使节和上百名外国市长参加的国际江海旅游节;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项目最全、参赛人数最多的全国首届航空运动会;长三角10万人看世界第一大桥等等,一系列“扬名造势”活动都在国内外旅游界引发震动。香港一位游客说,认识南通,从这些创意活动开始。南通康辉旅行社老总季东则感慨地说,一连串的独家创意活动把整个城市旅游都激活了,他们过去以“走出去”为主,现在坐在“家里”也忙不过来。
向特色要“眼球”,大手笔弹奏独一无二的“江风海韵”
精彩促销创意,抓住了游客的心。但要真正留住他们的脚步,还必须有夺人眼球的特色“风景”。
有一件事,戴平局长至今仍不好意思提起。几年前,他曾游说山西旅游界的朋友来南通看江观海赏风情,但领着朋友走了一圈,他自己先心“虚”了。景点太散,又无接待设施,游客想留也留不下来。
向创新特色景点要“眼球”,大手笔弹奏“江风海韵”。2005年底,一份投资50亿元打造江海特色黄金旅游带规划放到了市长办公桌上。随即,《南通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市政府名义颁布实施,重点打造以市区为核心,以沿江、沿海为主体的“一核两带”旅游发展格局。
在主城区,结合濠河改造出新,投资近100亿元打造环濠河博物馆群,彰显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特殊文化魅力。如今的濠河已上升为4A级风景名胜区,夜游濠河成为华东地区最亮丽的旅游名片之一。在沿江风光带,以园博园建设为龙头,把城市“拉”到江边。长青沙、开沙岛、圆陀角、苏通大桥景区进展迅速,成为沿江旅游新亮点。随着南通沿海大开发的全面启动,海边新城如东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绘就,金蛤岛、蛎蚜山等滨海景区建设进入高潮,已具备旅游接待能力。全市国家A级景区景点总量由2004年的7家增至27家,仅2007年一年就增加了12家,增量全省第一。
独一无二的“江风海韵”,释放的是无与伦比的竞争力。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南通首次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首选城市。
向创新要出路,在寒流中打造“温暖风景”
盘点“五一”,还处于试营业中的惠凯生态园老总张惠勤乐得合不拢嘴。她激动地告诉记者,节日期间,每天开饭80桌,仅餐饮收入就超过5万元。而目前,每天的接待量一直保持在60桌上下,全是散客。
这家处于南通城郊结合部的生态园生意的火爆,得益于南通市政府发放的旅游消费券的拉动。
南通市旅游局副局长任芳介绍说,南通从3月28日起向市民和周边城市游客发放了80万份、价值1亿元的旅游消费券。发券时,南通进行了创新,即财政不掏一分钱,所有抵用券只有在参与景点或单位发生消费时才可按折扣抵用,从而真正起到引导消费的催化作用。
经济寒流袭来,南通旅游同样受到影响。但该市及时转换视角,向创新要出路。针对海外市场萎缩,与上海旅游部门积极合作组织上海市民跨江游南通;深度对接世博会体验之旅,打造开发与世博会主题相契的旅游、文化产品,力争使南通成为世博会体验之旅的“沪外世博园”;针对长途线路减少,牵手江苏旅游联盟推出“10万江苏人游南通”;针对市外游客量不足,发动南通人城乡互动游。
不仅如此,南通还主动打破旅游市场自家锣鼓自家打的旧框框,向区域联合找出路。向南和上海徐汇、浙江绍兴三地联合打造“长三角赏桂之旅”,向北与盐城、连云港三市联手构建江苏旅游新干线,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独树一帜的“黄金海岸生态游”全新旅游品牌。
一个个创新的举措,收获了出人意料的成效:仅今年“五一”小黄金周期间,全市接待游客47.18万人次,同比增长53.2%,实现旅游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55.6%,成为江苏旅游最火爆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