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  |   接受专业咨询,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丹心光耀未来!
 |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MSN:tese2009@live.cn
 |  |  |  | 
        
          | 
              
                |  | 史海:毛泽东的“摆拍”照片 
 |  |  
                | 时间:2009-06-22 |  
                |  |  
                | 1961年,吕厚民成为毛泽东主席的专职摄影师。在此后的4年中,他一直跟随在毛泽东身边,成为领袖最为亲近的工作人员之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红墙摄影师》一书,讲述了他为毛主席摄影的幕后故事。 
 作为一名长期待在中南海的摄影师,吕厚民知道随意洒脱是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从来不会在照相机面前摆出某种姿势让人拍照,更不会为拍照而拍照。但是身为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吕厚民却非常想拍一张毛泽东的工作照。他非常希望把毛泽东工作的情形传达到中南海以外更广泛的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毛泽东。
 
 吕厚民知道,毛泽东工作时,精力高度集中,任何人都不能打搅他。为了拍一张毛泽东的工作照,吕厚民还找过江青,请她出面帮忙,可江青也不敢这么做。
 
 1961年夏天,毛泽东南下杭州之前。吕厚民鼓足了勇气,壮着胆子向毛泽东以及他的秘书说了出来。没想到毛泽东听了后,哈哈一笑,痛快地说:“好啊,我哪天摆一回姿势给你拍。”
 
 吕厚民:他在那儿写字办公,你突然就跑到他身边照相去了;这个事既不礼貌,也干扰主席的思路。我就说您方便的时候给您拍张办公的照片,我让身边的秘书(跟主席)讲过,我自己也提出过。
 
 到杭州的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准备到杭州饭店会见朝鲜的金日成。吕厚民背着相机在客厅里等候出发,毛泽东从办公室走出来后,看见了吕厚民,便伸出大手说:“好久不见,握握手吧!”
 
 吕厚民:大家几乎天天见,说“好久不见”是句幽默的话,最后主席真的过来握握手。
 
 毛泽东这么一逗,大家乐了起来。这时毛泽东突然想起什么,问吕厚民:“你不是想拍我办公的照片吗?”吕厚民说:“是呀,主席我等了好久了。”毛泽东就说:“那什么时候?”吕厚民一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
 
 吕厚民:我说那现在就照吧!主席说现在要去见客人。我就看了看手表,我说现在时间来得及。
 
 毛泽东稍微停了一下,说:“那好,就依着你!”说完就转身回到了他的办公室。吕厚民没有想到毛泽东会自己主动提出来照相,,同时他也知道时间非常紧迫。连忙小跑回到自己的房间,取来了闪光灯。
 
 当他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正握着一管毛笔,在抄写唐诗,吕厚民找到位置,打上灯光之后,就拍了几张照片。
 
 吕厚民:因为120的胶卷,照相机能照12张。当时一个镜头不可能全都把12张照完,结果照了一半。
 
 毛泽东抄写完唐诗以后,又看起当天的《人民日报》来,当时一版刊登的社论是《古巴必胜美帝必败》。那时候中国与古巴的关系很好,卡斯特罗主席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得到不少国家的声援。吕厚民请人协助打闪光灯的分灯,把社论标题都清清楚楚地拍了下来。
 
 吕厚民:正好这120的胶卷12张,我照了两个镜头,照完了以后我就哗啦哗啦摇片子。
 
 毛泽东听到吕厚民摇胶片的声音,便抬起头来问:“完了?”吕厚民忙回答:“好了,谢谢主席。”毛泽东站起来幽默地说:“完成任务了,我们该去见客人喽。”这是吕厚民拍摄的第一张由毛泽东“摆出来”的照片。有了这次经历后,吕厚民就更大胆地去策划和设计自己的想法了。
 
 吕厚民:主席非常支持我,因为我的工作就是拍。
 
 以后吕厚民又为毛泽东设计了一个《毛泽东看世界地图》的工作照。中央政治局在庐山召开会议的时候,吕厚民灵机一动:在毛泽东的书房,如果挂一张世界地图,主席肯定会停下来,全神贯注地观看。
 
 在他看来,表现毛泽东,就应该拍一些多角度、多侧面、多种形式的相片。
 
 吕厚民:地图在主席书房里面,挂在墙上,然后拍照。最后为了多拍几张照片,还请主席在房子里走一走,主要为了多拍几张照片。
 
 1962年的一天,一份《新体育》杂志让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廖文挺、傅时芳等人激动不已。在那份杂志的封面上,刊登着一幅《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的相片。
 
 相片上的毛泽东面露微笑,站在乒乓球桌前,右手横握球拍,表情轻松、闲适。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兴趣广泛、喜欢读书、游泳、爬山以及散步,在延安时,人们还拍到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相片。但是后来,人们再也没有看到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照片。
 
 这期《新体育》赫然出现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的照片,这让乒乓球运动员们激动不已。他们没想到伟大的领袖居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抽时间打乒乓球。
 
 吕厚民:这个照片运动员很喜欢,特别是乒乓球运动员很喜欢。
 
 然而,乒乓球运动员们并不知道,这张《毛主席在上海打乒乓球》的照片是吕厚民精心策划的。
 
 1962年,毛泽东来到上海视察工作,住在上海西郊。吕厚民发现在毛泽东住宿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小健身房,房里放着一张乒乓球桌。看到这张乒乓球桌,吕厚民便在心里悄悄地产生了一个想法:拍一张毛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该有多好啊!
 
 吕厚民找到保健医生和卫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一听也非常赞成。经过商量后决定:毛主席散步回来的时候,让他走有乒乓球台的那个门。等他看到乒乓球台时,再请他打乒乓球。但是,当毛泽东到了上海驻地后,一连工作好几天根本没休息。
 
 吕厚民:后来工作人员也动员主席出去散步,散完步回来,就按照这个路线走了。有人说,主席咱们打两个球。
 
 毛泽东那天的心情很好,听到身边人的话,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说完后,几步走到球桌前,拿起了球拍。看到主席已经做好了准备,对面的人赶快把球发了过来。毛泽东接到球后,“啪”的一声把球扣了回去,动作非常有力。这时候的毛泽东还面带着微笑,准备接下一个球,而吕厚民快速地端起准备好的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瞬。
 
 吕厚民:过去主席在延安的时期,也有打乒乓球的照片。但是进城以后,这是第一次。
 
 这张照片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造成了很多人的错觉,以为毛泽东业余时间喜欢打乒乓球。1962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廖文挺、傅时芳,吕厚民又不失时机地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瞬间。(海天肖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