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60年民主进程:国人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化
|
|
时间:2009-06-25
|
|
60年民主进程中国人表达权从“解冻”到“解放”
“臣民”多沉默“公民”好参与“善治”之必需
北京初一学生曾云怀近来很是兴奋。原因是他体检合格,被批准参加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的服务工作。“那天我会在天安门广场举牌子”,曾云怀为能参与国家的重大活动感到自豪,尽管这将令他失去暑假而接受艰苦的培训。
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可称是时下中国公民热衷的一项人生体验。有报道称,上海世博会向社会进行志愿者招募,仅一个月报名人数便达二十七万。而这一招募活动还将进行到年底,其报名人数相信还会大量增加,民众参与热情之高超出了组织者的预期。
“重在参与”是中国民众十数年前便熟知的口号,但那时人们对参与概念的理解,多是参与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视野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圈子之内。中国民众对国家政治、社会活动的参与也可回溯到历次的“政治运动”,但民众所服从的是政府的意志与安排。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中国人传统思想中的“臣民意识”逐渐地开始向“公民意识”转化。这得益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的变革。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尊重人权、集中民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党政的开明,为中国公民意识的成长,提供了生根的政治土壤。
从涉美涉日游行,到保钓反独抵制法购;从每逢中国“两会”公民向总理提出的百万个问题,到民众为“医改方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百万条意见;从汽油价格应该升还是应该降,到广州亚运会主题歌是否用粤语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做为公民,他们可以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自觉自愿地表达他们对国家事务的态度、对政府决策的弹赞、对自身应有权益的维护。
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令中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物质的富足,使人们可以有能力自由选择财富的支配方式,这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障。救助失学儿童、扶助孤寡老人、植树造绿、捡拾垃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以己之力参与公益回馈社会,在带来心灵净化的同时更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促使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放弃了全能式的管理,放权于民间。由此而产生的大量民间组织、中介机构、网络群体为公民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平台。
厦门PX项目事件、孙志刚事件、“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考察门”事件、“天价香烟”事件、杭州飙车撞人事件,一桩桩见证了中国公民参与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公民通过有序的参与,形成合力,可以博弈滥权,发难腐败。
中国正在步入一个公民参与的时代,从而培育着一个公民社会的成长。中国政治学者俞可平指出,公民参与对于政治发展而言,意义极为重大。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对于政治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
有舆论将二00八年称之为中国“公民社会元年”。这一年,中国人在悲喜交加的砥砺中,公民意识得以井喷式的发展。中国公民让全世界看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大爱情怀,以及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自觉。
面对惨烈的汶川地震,中国志愿人群义无反顾地冲向灾难的最前沿,开创了中国民众自觉参与救灾的历史。有人推测,汶川大地震中的志愿者实际超过了千万人。而事实上,面对此次公共危机,未能亲赴灾区的数以亿万的中国公民,并没有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而是与政府一道共同担当起解民倒悬的同胞责任。而北京奥运会,又一次把中国公民的参与精神展示在世人面前。在北京城炎热的八月里,一百七十万志愿者挥洒的汗水,折射出的是中国公民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自觉承担的意识。
尽管中国的公民社会仍处于成长期,然而中国公民对国家、社会的参与热情已经昭示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公民社会所必备的活力。从最初“中国有我”的意识觉醒,到一次次推动国家、社会事务的成功案例,中国公民有信心以日益成熟而普遍的参与实践,来拥抱一个属于公民的中国。(记者甄雪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