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开设信访班,方便学生就业。
■ 核心提示
6月2日,媒体报道沈阳大学今年增设“信访专业”,引发热议。
存疑的论调是,信访是否能构成专业?针对信访需要开设什么课程?甚至有人对信访制度的存在本身都有质疑,一所地方性大学为何还要去办信访班。
记者调查发现,“信访班”出现的背后,还另有深刻的社会现实。
沈阳的进京非正常访数屡居省内第一,去年实施信访机制改革,由于需要专业化人才,“信访班”应运而生。
改革后,非正常访下降了73%。
同时,“信访班”又带出一些更富意味的问题。专业人才为信访制度带去的活力能维持多久,人才引进是否能突破信访机制本身的局限。这些都将拭目以待。
近日,沈阳大学增设“信访专业”,成为当地热议话题。
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开来说,学校老师在公交车上都能听到考生家长谈论此事,“是不是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信访局成公务员”、“录取分数是不是很高”。
“社会关注是对我们的期待。”李梦玲说。
李梦玲是沈阳大学党委副书记,目前主持工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沈阳大学开设法学专业(信访方向)的动议者是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而学校增设“信访方向”还和沈阳信访工作体制改革有关。
市委书记动议设信访专业
市委书记希望沈阳大学能办一个信访专业,以解决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等问题
在大学增设信访专业的动议,起始于去年4月。
当时沈阳信访局局长陈国强陪同市委书记曾维视察。他说,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人手少。曾维提议,能否让沈阳大学研究办一个信访专业。
陈国强将意见转达给校方。
不久后,曾维视察沈阳大学,又一次提到希望沈阳大学能为沈阳的发展服务,培养适用的人才。
校党委副书记李梦玲意识到这是解决学生就业的好机会,便开始着手办理。
先是校方组织开会讨论。
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凡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都应该培养,学校决定由政法学院开办信访专业。
此前,黑龙江的牡丹江大学曾在2002年开设过信访专业。沈阳大学教务处处长白铁钧与政法学院领导到牡丹江大学考察。
他们发现,牡丹江大学在法律系开设的信访专业是专科,但学生进校后专业就不了了之,最后还是按法律方向培养。
回沈阳后,沈阳大学党政领导再次分析办“信访专业”的可行性。
信访人员需要掌握经济、法学、社会学等各种相关知识。而沈阳大学又是所综合性大学,门类较为齐全,学校有这个授课条件。
2008年5月6日,沈阳大学委员会向沈阳市委提交了《关于沈阳大学开设信访专业的报告》,表示沈阳大学“将集最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全力办好信访专业”。
老工业城市革新信访制
新旧社会矛盾交杂,信访干部素质不高,使得沈阳的进京非正常访曾居全省第一
“让学校开设信访专业也是出于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素质的考虑。”陈国强接受采访时说。
陈国强,沈阳市委副秘书长兼信访局局长。
他说,过去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加上信访机制不健全、效率不高,引起群众不满。
而且,沈阳又是一个信访量巨大的城市。
2008年以前,全市群众到各级部门的访量每年都在16万人次左右。进京访、进京非正常访居高不下,占辽宁省的40%以上。
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的进京访,沈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进京非正常访达到330案,在辽宁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13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副省级城市大连是60多案。
“这和沈阳是个老工业基地有关。”陈国强分析说。
由于企业改制、破产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这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问题。同时,退休教师待遇、非法集资、涉法涉诉等新问题、新情况又不断出现。
“新老矛盾碰头叠加,人们大量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陈国强说。
去年1月,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曾维调任沈阳市委书记。随后一场意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解决信访积案的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去年4月17日,“标本兼治、化解积案、减少新案”的“百日会战”在沈阳展开。
也正是在去年4月,陈国强从审批大厅主任一职调任为信访局局长。
随后,陈国强的手机号码很快在上访群众中传开,甚至还被以500元的价格倒卖,现在他的号码已经不再神秘。
上任后,陈国强经常在半夜接到上访户的电话,令他尴尬的是接到女性上访人员的电话。
“因为有事求我,对方说话总是很客气,我真怕引起老婆的误会。”他笑说,每次放下电话都要跟老婆解释,时间长了老婆也就理解了。
现在,他睡觉都把手机调成振动,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为的是不让铃声吵醒老婆。
让“信访”扩权
18部门派驻代表在信访大厅集中处理群众来访,大厅主任掌握代表们的升迁建议大权
沈阳改革信访机制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把信访部门的职能定位由过去的“转信”改变为“办事”。
具体做法是,在信访局下,又设立了一个机构———信访大厅。它是全市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大厅主任由信访局长陈国强兼任。
这个大厅面积7416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
全市18个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部门在大厅里都设有信访接待室,并有代表进驻,直接参与解决群众来访的问题。这些部门包括公安、土地、农经委、教育、劳动等部门。
这些代表的职务还在原单位,但组织人事关系进入大厅,以实行双重管理。他们的年度考核、干部选拔、推荐都由大厅负责。
陈国强说,这样能使信访局对大厅工作人员更具有约束力。
“为实现大厅对进驻人员有效领导。”沈阳市信访局副局长崔革新说,市委组织部还要求各单位选派拟提拔为市管干部的后备人选带队进入大厅,这样他们在大厅都会尽职、安心地工作。
此外信访大厅还设有综合办公室,负责处理这18个部门单位职责之外的信访事项。
信访大厅还组建了一支100人队伍的信访热线,24小时接听信访电话,全年无休。
沈阳市信访大厅于去年6月2日正式运作。厅内摆有鲜花、饮用水、休息椅。进入大厅的信访人员无须填写个人信息,代之以电脑自动识别身份证,随后,工作人员会根据上访者的诉求分类排号。
信访局长陈国强将该厅称为五星级大厅,截止到今年3月,沈阳市信访大厅累计受理群众来访39000多件,办结37420件,办结率95%。
在本市上访的办结率提高后,沈阳市进京访的人数大幅下降,去年正常进京上访人数下降72%,非正常访下降了73%。
去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进京非正常访为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无一人进京上访。
信访大厅急需信访人才
信访大厅建成后,信访局80人捉襟见肘,沈阳大学为“大厅”输送80名学生,负责接待和热线等工作
当信访大厅开始运作后,陈国强发现要做好信访工作需要大量人手,而原先的信访局只有80人,且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他向市委书记曾维提出这个问题。曾维表示可以先在沈阳大学招一批大学生。
王冲也就乘着这个机会进了信访大厅工作。
“我此前根本没想到会来这里工作。”王冲说。
王冲去年7月毕业于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个专业的往届毕业生一般都进中学当老师。
去年4月,王冲正在一所中学实习,突然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说学校要招一批学生进入即将成立的信访大厅工作,考虑到就业压力,王冲当即答应。
陈国强介绍,沈阳大学先后为大厅输送了80名学生,有的在接待室工作,有的在信访热线工作。
目前,沈阳市信访大厅有工作人员380人,超过了辽宁省信访局的人数,也超过了国家信访局的人数,被称作“全国第一大厅”。
而且陈国强发现,相比原来的工作人员,新招收的大学生,专业知识过硬,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强,富有朝气,给信访大厅带去了青春的活力。
陈国强说,这也是当时建议高校设立信访专业的原因。
绕开“信访专业”设置难题
增设信访专业需教育部批准,沈阳大学变通为在法学专业中增设信访方向,以方便学生就业
沈阳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梦玲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希望能澄清一个误会,学校并非新设一个信访专业,而是在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加了一个信访方向。
也就是说,去年招生目录的写法是“法学”,今年成了“法学(信访方向)”,学生毕业后还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干课程还是法学基础课。
为什么是信访专业方向而不是信访专业?
李梦玲说,学校在论证的时候考虑到,当前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并没有“信访”这一专业,要创立一个新专业必须得到教育部批准。
于是,学校决定采取开设专业方向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原来法学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法学(信访方向)专业,设立一个专业方向只需到省教育厅高教处备案即可。
按照政法学院副院长赵威的说法,学院有两个专业,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法学,学院原计划单独招收一个法学(信访方向)班,但由于招生计划有限,所以2009年还是用原来法学专业的名额招收法学(信访方向)的学生,招生人数与去年一样,还是35人。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唐淑凤介绍,今后这个专业方向的招生数量会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
“考虑到沈阳急需信访人才,而一届学生的培养也需要四年的周期。”沈阳大学目前已经计划对07级、08级法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增加信访学概论、公共管理、实用心理学等信访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输送信访人才。
沈阳市信访局副局长崔革新对此非常欢迎:“我们恨不得今年就有一个班的毕业生。”他说各区县都在加强信访大厅工作,缺人手,只能从政府部门内部调剂,今后几年肯定还要人。
信访局长“设置”新课
“信访班”将学信访学概论、公共管理学等课程,陈国强建议设立的风险评估学成为一亮点
翻开沈阳大学“信访班”的课程设置,其中有一门课程是风险评估学。这是在信访局长陈国强的建议下开设的。
这一想法也是源于沈阳信访制度的改革实践,
去年7月,沈河区进行城市拆迁改造,中街一带的建筑都已拆除完毕,只剩一座天主教堂,因为拆迁补偿的分歧,僵持不下。
天主教徒将情况反映到市宗教局,宗教局反映给信访大厅。
信访大厅立即组织对这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觉得可能会引发重大上访,于是叫停了这一拆迁,至今还没有动迁,据说目前已经达成了协议。
陈国强说,过去的信访工作往往是“找后账”,沈阳市委研究分析后,把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纳入信访工作新机制之中,强化事前预防。
2008年6月,沈阳市委出台了《关于对重大建设、改革项目实施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定》,拆迁、征地、企业改制等重大项目作为评估的重点,凡是有可能诱发群体性上访的项目,信访部门有权叫停。
沈阳市信访大厅的信访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由40人组成,来自法律、房地产、社会学、金融等领域。
为了使制度具有刚性,市委、市政府决定,凡未按程序进行评估或未采纳评估意见,造成决策失误、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项目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去年6月到现在,信访大厅已对全市42个项目进行评估,叫停了4个。
“风险评估是社会预警的有效机制,根据实务部门的建议,我们在信访专业开设了风险评估学。”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赵威说,这门课到时由政法学院院长唐淑凤主讲。
目前,信访专业方向的课程已经设置好,在法学主干课的基础上增设了12门课程。
信访学概论、公共管理学、社会调查、档案管理、心理学等都是这个专业方向学生要学习的课程。
赵威说,各科授课老师都已安排好,他本人将主讲信访学概论,老师主要在学院内安排,若学院没有老师则会在学校内请。作为综合性大学,沈阳大学的老师能满足授课需求,此外还会在信访实务部门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作者给学生授课。
但一、二年级主要还是法学基础课,三、四年级才会有专业课。
不是培养信访干部
沈大副院长赵威说,“信访班”毕业后并不是信访部门的公务员,培养的只是“信访人才”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赵威有一个感受,目前法学专业的学生出路越来越窄,“在法学基础上加一个信访方向是为了给学生多一条出路。”
他强调,学校进行的依然是法学教育,学生毕业后有多种选择,可以进入司法部门、当律师。如果学生能进入信访部门工作当然不错,但目前在民间、在社区也需要人才解决纠纷、投诉,这也是信访专业方向学生需要学习的。
赵威说,学院实际培养的是社会工作者,但这个外延太大,用信访命名,显得专业性更强。培养的是信访人才,而不是信访干部,不能误解这些学生毕业后就进入信访部门成为公务员。
信访局长陈国强对沈阳大学的信访专业寄予着厚望。
他说,今后信访局每年会向信访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会对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
他不担心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一年才招35个人,全市、全省有那么多信访部门需要人才,怎么都能就业,当然如果要成为公务员还要考试。”
针对社会上对信访制度本身的质疑,陈国强觉得信访制度的存在是个事实,没有必要争议,“信访”的名称是否沿袭可以考虑,毕竟现在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不仅是信件了。信访机构也要转变职能,从“转信”变为“办信”。
陈国强认为,市委书记提议设立信访专业方向,是沈阳市信访工作改革的一部分。党中央国务院现在要求地市级信访部门凡事要解决,所以信访部门就必须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陈国强曾向国家信访局局长王学军汇报此事。
“王局长很高兴,还提议可以设研究生班,培养高级人才。”陈国强对王学军的表态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