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树立科学成才观、全面发展作表率”这一主题,紧扣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地域特色,以“一项工程、两大载体、三个平台、四项改革”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立体推进“三进”工程,进一步深化学生理论学习
学校把理论学习贯穿于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将科学发展观的“三进”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相结合,将学习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专家编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五讲》材料,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教材,对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由辅导员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讲授科学发展观。通过“课堂教学+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学习交流”、“典型教育+主题活动”三种特色模式,统筹兼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关系,实现理论学习的全员覆盖、教育过程的全时段覆盖。
学校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等评选,不断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党校、“邓小平理论、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骨干辅导员、校园网络思政队伍等,切实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成才成长”、“服务社会”、“建言献策”四大主题的“十大实践锻炼计划”,注重发挥科学发展观进头脑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通过搭建BBS、QQ群等网络平台,不断拓展“三进”工程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论学习。
二、广泛搭建实践载体平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学校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广泛搭建实践载体和平台,将专业学习和服务基层、服务灾后重建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着力建好两大社会实践载体。一是成立高校首家城乡统筹技能培训学校。城乡统筹技能培训学校针对城镇失业劳动者、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在职职工,城乡劳动者子女等他开展免费培训。培训学校实行志愿者服务机制,以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为主体,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与,经过统一培训和试讲考察,组成学生讲师团队,并由专业教师的给予指导。目前已形成区级分校和社区培训站两级体系,服务社区居民1000余人。二是积极开展学生灾区挂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与绵竹市政府签订校、市合作暨援助绵竹灾后重建协议,组织学生到绵竹灾区挂职锻炼,协助当地干部做好日常事务、调研筹划、人员培训等服务,形成两月一换,一年一届的长效服务灾区机制,把服务灾区重建与高校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相结合,将志愿者活动与挂职锻炼有机结合。目前,首批10位挂职同学已赶赴绵竹市汉旺、剑南、孝德三镇,开始为期两月的挂职服务工作。
——着力建好三个校园实践平台。学校以“全真”为主要特色,建设三个校园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创业教育->创业引导->模拟创业->全真创业->实际创业”层层推进、全方位覆盖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体系。继在全国率先成立股份制学生实验超市和学生实验广告公司之后,学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又新成立大学生自行车公益服务社,形成了以三大项目为主体的“全真”学生校园创业平台,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大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学校从改革学生最关注问题的入手,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献言献策活动为契机,通过“学习思考-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观念、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基础上,学校全面实施四项改革:一是淡化以分值进行综合评定的机制,在全面考虑现有综合测评考核内容与二课堂学分制度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制定《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与第二课堂结合管理暂行办法》,注重对学生主体的激发和引导,促使学生自发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并将素质教育内容内化、提升为自身素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二是根据学生个体成长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西南财经大学奖学金改革实施办法》等制度,实施“优秀学生奖学金”分类管理;三是进一步创新导师小组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采取学生兴趣与导师兴趣相匹配的指导机制,对导师实行分类管理;四是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创新贫困生资助工作思路,注重勤工助学与育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在关联性,进一步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办法,建立以人性化为主要特色的资助体系,实现资助、智助、自主的有机结合。此外,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党团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专题调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整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