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失业农民工超城镇失业人口 "民工慌"出路何在?
|
|
时间:2009-06-01 |
|
国际金融危机让我国曾经的“民工荒”变成了如今的“民工慌”,失业的农民工人数远超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出路在哪里?
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是一个听上去很美的建议,因为农民工的原始身份是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农村至少还有土地。返乡后,农民工的出路主要有三:务农、到当地乡镇企业上班、创业。然而,这三条路都不足以解决农民工失业问题,乡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农民“避风的港湾”。
先说务农,对于“80后”甚至“75后”的农民工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学校毕业后便进城务工,并不具有务农技能;城市思维的熏陶让他们在情感上不会选择安心种地。更何况,最近几年的工业化扩张和农业技术进步,使得部分农村地区的耕地已经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农业人口,返乡农民工很有可能成为无地可种的剩余劳动力。
其次,当地乡镇企业的工作不见得比大城市的工作好找。要是当初能有机会在附近乡镇企业获得待遇相当的工作,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不会选择背井离乡的。而且在金融海啸面前,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抵御冲击的能力不见得会好于发达城市或城镇的企业。
第三,创业的难度更大。回乡能够成功创业的农民工,至少是在外打工比较成功,掌握了一定的资金、技术、门路和管理能力,这显然不适合大多数农民工。况且在经济景气下行阶段,创业难度提升,加上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创业环境劣势也不少,因此回乡创业难以成为减轻农民工就业压力的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知工作难找、工资下降,大多数农民工依然选择走出家门。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民工既然已经成为城市“工人”,就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城市“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城市。如果将农民进城务工放到城市化进程中去考察,这一点会更加明显。
虽然我们短期内难以改变城市户籍制度以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但当前除了增加就业信息透明度外,应该在城市中给予农民工更多的生存空间,如放松对城市小商小贩的管制,增加“以工代赈”的就业机会等等。
当前暴露出来的农民工失业问题对于下一步推进经济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从东部沿海城市来看,外贸类和建筑类行业是吸收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而这些行业恰恰是此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灾区——对外贸易和房地产。如何摆脱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对某些部门的过度依赖是经济振兴计划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或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民之所以背井离乡,除了城乡基础设施和经济收入存在差距外,农村地区人文、社会、法制环境等不理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少人因而发出了“故乡沦陷”的感叹。因此,同时提高农村地区的“软”“硬”设施,对于吸引有能力在乡村发展的农民工返乡也是必要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