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见闻
|
|
时间:2009-09-14 |
|
这不是晓庄老师吗?18日15:20,在《建设美好江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览》展厅,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拄着拐杖凝神端详一幅大照片:80年代的长江大桥。
记者趋前恭敬地叫一声“老前辈”,老前辈转身微笑,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今年75岁的著名摄影家晓庄,1952年转业到新华日报任摄影记者,1980年调至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离休。晓庄老师向记者回忆起当年拍摄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照片:“刊登在新华日报的头版呢!当年为了寻找有利拍摄位置,爬绳梯上桥头堡,我还差点掉进了长江!”
站在一旁的江苏省人民出版社编辑包建明,则向记者透露了此次图片展到晓庄老师家中征集珍贵历史照片的事:“刚开始,筹备办公室怎么也联系不到她,我听说后立即提供了她的电话!征集图片的工作人员连夜赶到晓庄老师家,如获至宝啊!”
80年代的长江大桥、上世纪70年代人们出行主要靠步行和自行车的黑白照、南京大华电影院旧址……如今都在展览中陈列,成为吸引无数人驻足的亮点。
站在自己拍摄的不同年代的旧照片前,晓庄百感交集:“亲切!但又不仅仅是亲切,更多的是欣慰——因为我的镜头,记录下了珍贵的历史,留给后人的是历史资料。我更为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变化而激动不已。仅仅从桥梁建设看,从当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到如今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等横跨长江的六座大桥,见证了江苏从桥梁大省向桥梁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有伟大的党、有优秀的人民,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可爱的江苏会越来越美好!”
采访完晓庄老师,记者又迎面遇到一位参观者,正边走边对同行的“老姐妹”说:“不行,我要走回去拍一张照。”“您要在哪一张图片前拍一张照?”记者好奇地上前询问。“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那组图片。”老人的眼睛里饱含着深情。
记者随她又走了回去,边走边聊。她叫夏容,今年58岁,老家昆山,在南京长大,初三毕业后下放到洪泽县黄集公社,劳动一年半后当了八年半的民办教师。1978年恢复高考,她考取了徐州医学院,毕业后分到后来改名为“南京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单位工作,2006年退休。夏容去年专门回到当年插队的村子里看望乡亲们:“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夏容领着记者看展板上有关恢复高考制度的文件、当年的高考试卷和准考证,以及《新华日报》刊登的高考时间紧急通知、青年们在江宁县中踊跃报名的两幅黑白照片……老人眼圈发红:“全省31万青年报名,往事就像在眼前。亲切,也觉得幸运!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有志青年的命运。我学医后,一直在医院工作,如今儿子在美国留学,老伴也退休了,我觉得晚年很幸福。30年来,我们老百姓之所以生活越来越幸福,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一个阶段都有英明的政策。好的政策下,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任松筠沈峥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