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一个国家,是怎样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对一个行业,是怎样翻天覆地的一个变化。
多家全国主流建筑行业网站,强势推出“改革开放30年建筑行业十大流行语”大型评选活动。活动将广泛征集改革开放30年来,体现建筑行业变迁的各种流行语,并评选出最具影响力、最能见证历史的十大流行语,统一发布。
这些流行语,可以是曾经流行、现正流行、甚至不再流行。可以是政策类、经济类、管理类、质量类、安全类,可以是某样事物、某种现象、某件大事、某个潮流。可以是官方流行,也可以坊间流行,甚至另类流行。
诚邀广大网友参与海选,说出心目中的改革开放流行语,并附上几句推荐理由。
深圳速度:1984年4月30日,深圳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计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主楼开建后,先是7天建一层,后来速度提升到5天、4天一层。从第30层开始,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盖楼。“深圳速度”自此叫响,国贸也成了这个城市的第一个地标,当时有句话,不到国贸,不算来过深圳。国贸的建设过程经报道后,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被广为宣传。因此“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是当时媒体提到深圳常用的词汇。
在深圳国贸大厦建成的10年里,深圳的经济都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直至1996年,地王大厦竣工,成就了当时的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它还刷新了一项纪录,那就是国贸大厦当年三天一层的建设速度,提升到了两天半一层。
“深圳速度”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代名词。
监理:1988年,被称作“鲁布格冲击”的鲁布格水电站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与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肇始。由于世行贷款项目国际招标合同大多以FIDIC合同为蓝本,而FIDIC合同对业主、咨询工程师和承包商三角关系的要求和其工程咨询体系客观上催生了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1988年至1992年为监理试运作期,监理对象大多为国家、地方重点工程项目。1988年7月,建设部《关于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通知》的颁布,正式启动了工程监理的试点工作,随后又于1988年11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试点问题的若干意见》,使得试点工作有章可循。1989年,根据初步试点取得的经验,建设部制定了《建设监理试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关于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文件,勾画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初步框架。1991年又分别制定颁发了《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试行办法》和《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及注册试行办法》,建设监理法规制度进一步配套完善。
1993年至1998年为监理推行时期,监理对象除一些重点外,还有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投资相对较大的工程项目。1996年开始,在建设领域全面推行了工程监理制度。
1998年3月1日,《建筑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国务院可以规定实行强制监理的建筑工程的范围。截止到2006年末,全国工程监理企业已有6170家,工程监理从业人员48.3万人。
现在为监理强制推行时期,不管工程大小,只要涉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必须实行监理。
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是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市场的不断完善,监理工程师的作用长期受到质疑, 特别是对与“公正性”相对应的合同争端的“裁决权”方面。
项目法施工:项目法施工的提出,是在鲁布革经验之后正式表述出来的,但并非起源于鲁布革。1985年,国家计委施工局在宁夏银川召开座谈会,中化工程总公司四建在承接化肥厂后,按照项目要求组织小分队包工期、包质量、包造价,创造了前线组织施工新经验。讨论这个经验如何表述和概括时,有人提出用“小分队承包”、“项目管理”来表述,时任国家计委施工管理局局长的张青林对此感到都不理想,“必须把组织小分队的经验上升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层次进行深化,这个语言要代表鲁布革经验的改革方向,使企业转变为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合理地组织生产要素的投入。”
“项目法施工”是张青林在床上想出来的。项目法施工是对建筑施工企业改革思路的高度概括,它鲜明地表示出:其所表达的运行主体是施工企业;施工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面向项目;重点是施工企业内部配套改革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区别于一般意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引导企业走深化改革的路子。
基于这种认识,鲁布革经验由一个项目的管理和施工方式,上升到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上来,上升到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上来,在推进企业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做文章。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实行了项目生产力对企业生产关系的反复撞击。
“项目法施工”直接推动了中国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大提升了建筑业的效能。“十五”期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2.5%。2006年,全国统计范围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
BOT: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BOT在其诞生以后经历了一段默默无闻的时期,直到本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将BOT捧到经济舞台。著名的香港中区海底隧道项目便是采用了这种方式,21世纪以后中国的项目也逐步采用到这种模式。
BOT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为了适应不同的条件,衍生出许多变种,例如BOOT,BOO,BLT和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等等。
鲁班奖:始创于1981年的“国家优质工程奖”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初见成效,国民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建立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奖(简称国家质量奖)的一部分。至今,“国家优质工程奖”已评选出1115项工程。
“建筑工程鲁班奖”建筑工程鲁班奖是1987年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的。从1987年初,只有几个鲁班奖,到2005年已有85个获奖单位。
对企业来说,“国家优质工程奖”和“鲁班奖”都标志着诚信,对社会展示了国家认可企业的诚信。每一届奖的评审要求都比较高,需要经过好多层的评审。在大量的初选中,优中选优得出的结果。
通过评奖,不仅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搞好工程质量,更推动了我国工程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
豆腐渣工程:“豆腐渣工程”指的是那些由于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不坚固的危险容易毁坏的工程。
“豆腐渣工程”是朱镕基总理在98年洪水期间说的, 98年长江洪灾就是豆腐渣工程加重了灾情,朱镕基站在洪水滔天的九江大骂“王八蛋工程”、“豆腐渣工程”,从此,“豆腐渣工程”就成为了那些烂工程的代名词。豆腐渣是没有粘性的,粉碎而且脆弱,用它来比喻那些烂工程再合适不过。
豆腐渣工程。比喻施工质量低劣的建筑工程。
“重庆綦江彩虹桥、三峡工程中焦家湾大桥、云南省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钱塘江防洪堤,是今年全国闻名的四大‘豆腐渣工程’。”
“中国正在推行的水利建设管理新体制将力求从根本上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发生。”“许多承包单位没有建筑资格,或是承揽项目太多,纷纷将项目转包出去,以至造成层层承包,层层剥皮,制造了一个个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
对耗资巨大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其他非建筑工程也可以称 “豆腐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