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奥投资)的办公地点设在国家体育馆,由这家北京“国字头”企业开发运营的“国奥村”则在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东北方向的不远处。
国奥村这个曾在北京楼市一度创下销售纪录的项目,并不是国奥投资现在以及未来的全部。在国奥投资的董事总经理张敬东看来,北京国奥村以及国奥投资在开发过程中研发并广泛采用的低碳综合技术标准体系,以及配套的低碳建筑标准,才是国奥投资在北京奥运会技术后真正的未来所在。
这还远非全部。尽管由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让“低碳”概念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但是作为碳排放以及能耗的大户之一,建筑“低碳化”却一直没有系统标准可以遵循,而张敬东和他治下的国奥投资所寄望的“低碳建筑标准体系”,恰是最终能够达善于社会的国企责任所在。
“缺的是标准”
记者:去年年底,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包括像王石这样的地产商都来到丹麦,并在回国之后把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当作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北京的国奥村,实际上是最早大量应用绿色以及碳减排技术的住宅项目,您怎么看这样一种房地产开发的趋势?
张敬东:如果从企业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一个企业是好是坏、是成熟还是不成熟,一看反应速度,二看执行力。虽然国奥投资在规模上或者销售额上与一些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低碳建筑这个层面,国奥投资的反应是快速、甚至是超前的。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在国奥村项目中成体系化地运用低碳、节能减排技术,这体现的是我们的执行力;而我们现在在向全国推广国奥村的过程中,全部采用与北京国奥村一样的低碳和节能减排标准,这可以说明我们的反应是快速的。
记者:实际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减排并非完全是一个企业能够负担得起的,这需要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重视与配合,在全国推广并且复制北京国奥村的低碳和节能减排系统的过程中,国奥投资是如何处理和政府在这一领域的关系的?
张敬东: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是北京市属的国有企业,因此,在对外拓展的过程中,对于减排和低碳,我们和政府是一条心的,这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工艺技术方面,更关键的是体现在理念和意识方面,在理念和意识层面,一要和政府一致,二是要和政府融合这样才能做到整个合作与拓展的效率最大化。
关键是标准化问题
记者:由于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已经公布了自身的减排任务,很多地方政府也开始把本地方的节能减排作为了自己的重要任务,但是为什么在能耗和排放大户建筑领域,低碳以及节能减排仍然表现得不甚理想?是不是说我们的相关技术还不成熟?
张敬东:技术的问题还是其次,关键是目前我们研发了的很多建筑低碳、减排技术缺乏体系化、标准化,尤其是标准化。从国奥村的应用经验来看,单一技术我们并不是国际最领先的,但我们是综合化的系统应用,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体系,有了这套标准体系,就可以在复制、推广的过程中,保持不走样、高效率。
国奥投资在全国的拓展过程中,所有项目都会进行建筑低碳及节能减排关键指标的公示工作。这些关键指标一共有36项,例如中水回用量是多少,节省了多少水;太阳能应用了多少,节省了多少电,由此节约的能耗有多少,我们甚至都会具体到“卡”这个单位。公示的目的就是让居住在这个社区的居民对于低碳建筑有直观印象,而低碳建筑的社会认可,通过这种具化手段是最有效率的。
此前,社会公众总会觉得低碳建筑离自己很远,很抽象,就是因为这种标准化的体系没能形成,复制与推广有难度,对于公众的认知,也就更有难度,更不利于社会整体减排意识的形成。
“政府、企业、百姓是一个三角形”
记者:这种对于低碳建筑的体系化标准,您认为是否就是国奥投资的核心竞争力?
张敬东:如果仅仅把低碳建筑体系化标准看作是国奥投资的竞争力所在,实际上是把这项工作看得过于狭窄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国奥投资形成的这套低碳建筑体系化标准是开放的,能够为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采用,因为减排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所有人一起努力才有真正的效果,一家或者几家企业的努力,实际上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一方面,我们可以开放我们已经成熟的低碳建筑指标体系,与政府方面合作,进行相应的低碳建筑或者建筑能耗、减排水平的“星级认证”,通过综合指标评价,一个建筑企业节能、减排、低碳的程度一目了然,从而避免将低碳沦为地产商商业推广的噱头,对于公众的利益也是一种保护。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还可以通过与大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把我们成熟的低碳建筑综合技术体系及其配套标准进行输出,现在,国奥投资已经在桂林、银川、成都、重庆等地通过合作的方式,将国奥这个低碳、绿色建筑体系标准进行了输出,其中桂林采用的是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而银川则是采取与当地的大型企业神华合作的方式,政府、企业和当地百姓都对这种模式表示了认可。
记者:您反复提到政府、企业、百姓这三个元素,从国奥的案例与经验来看,作为一个企业,在应用与推广节能和低碳建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另外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张敬东: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政府、企业、百姓这三者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三角形的关系。企业在这其中,所起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连接政府,向下联系百姓。
在建筑减排这个领域,国奥投资最大的优势是和政府一条心。在这个优势之下,无论与地方政府还是与合作的大型企业,都是优势互补,我们拥有技术体系与精细化做工的优势,合作方拥有的则是地方资源与禀赋的优势,这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首先对于百姓是大有裨益的。而如果能够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那么地方政府对于这个企业也一定是认可的。
记者:我能不能这样理解,在桂林、银川、成都、重庆,国奥投资都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张敬东: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们利用自己在低碳建筑的技术体系上的成熟与优势,帮助宁夏做“民族大宅”,银川虽然身处黄土高原,但是有黄河水系的滋润,水源资源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考虑如何赋予这个城市的项目塞外江南的独特特色,我们为此而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赢得了百姓和地方政府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赢得了中央的认可,因为我们在弘扬民族文化。
所以我认为,从广义上讲,通过成熟的低碳建筑技术,带来除去商业价值以外的更多社会价值;从狭义上讲,这也是北京品牌的一次输出,奥运之后,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精神,而以低碳建筑技术输出或者拓展的这种方式,恰恰符合的是这三个北京的精神,这也是奥运留给北京乃至全国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