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津市旅游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天津市旅游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70.50万人次,同比增长13.9%,旅游外汇收入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4.2 %,国内旅游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17.2 %。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
上半年天津市旅游业主要呈现出六个新特点:
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天津市旅游局会同相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推进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大旅游支撑体系建设,形成了“一带三区九个组团”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全市上下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下大力气多渠道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目前天津市已开工和预备开工的旅游项目共46项,总投资额达800多亿元。“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老城新韵”、“意奥风情”“小站练兵”、“溥仪旧居”、“杨柳古镇”等旅游板块已建成开放,接纳游人。新建成开放的“天津之眼”摩天轮、意式风情街、塘沽诺恩渔业生态园等新景点成为津门旅游的新亮点。
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今年确定为“天津旅游宣传推介年”。天津市旅游局制作了天津旅游画册、天津旅游指南和天津旅游地图等系列旅游宣传品。组织旅游企业到主要客源国和重点旅游城市开展了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利用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天津新景观、新产品、新线路,进一步扩大了天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筹办首届中国旅游产业节为龙头,把旅游活动贯穿全年,做到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为旅行社招徕游客搭建平台。成功举办了“百万游客春游天津”活动、黄崖关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塘沽开海旅游节、津门故里民俗旅游购物节、首届大悲院文化旅游庙会、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首届曹庄花卉生态旅游节等60多项各具特色的旅游活动,掀起了“天津人游天津、外地人看天津、外国人访天津”的旅游新热潮。
假日旅游成效显著,景区景点持续升温。坚持不懈地抓好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等假日旅游,有力地拉动了旅游消费,繁荣了旅游市场,夺取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来津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各大景区景点游人如织。6月份古文化街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收入3500万元,同比增长13%;盘山接待游客5.16万人次,同比增长68%,旅游收入223万多元,同比增长24%;石家大院接待游客3.68万人次,同比增长70%,旅游收入41万多元,同比增长70%;滨海航母主题公园接待游客6.2万人次,同比增长50%,旅游收入533万元,同比增长35%。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服务质量有了新提高。天津市旅游局先后对全市118家星级饭店进行了复核检查;开展了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和导游员大赛;加速推进了星级饭店改造提升;加大了旅游教育培训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妥善处理旅游投诉23起,有效维护了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
打造海河旅游精品线,海河新貌游成为一大亮点。按照天津市领导提出的“大干一百天、加快海河旅游精品线工程建设”的要求,天津市旅游部门编写了海河旅游导游词、培训了海河旅游导游员,推出了5条海河旅游观光线。天津市居民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乘船游海河、赏两岸美景、品津味小吃、赞津城巨变,海河旅游观光线已逐步成为天津旅游的王牌产品。上半年,仅乘船游海河的中外游客就达8.8万人次。
京津旅游合作日趋密切,双城互动效应凸显。京津城际高铁开通以来,天津与北京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先后与北京局、北京大型旅游集团、各大旅行社签署了多项旅游合作协议,形成了两市互访、市场互动、市民互游的可喜局面。上半年,乘高铁来津旅游的北京方面游客达294.76万人,天津到北京的游客306.8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