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北京市博物馆注册数量被刷新到151座,仅今年上半年就新注册三座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如今已经成为一扇扇展示京城特色历史文化的窗口,蓬勃发展。
30年新馆增9倍
1978年,本市正式开放的博物馆仅14座;1988年,本市开放博物馆达56家;1998年,本市已有107座博物馆;2008年,北京注册博物馆达148家……30年间,博物馆建设每十年一提速,从大步走到加速跑,新馆比1949年后的30年增加9倍有余。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本市博物馆以年注册3至4座的速度发展,到2007年年新注册博物馆翻番到8座,截至今年本市注册博物馆总数达151家。
“这相当于每10万北京人就可以享有一座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介绍,在国际大都市中,北京博物馆数量和门类仅次于英国伦敦,位列世界第二。
博物馆门类全国之最
改革开放30余年间,《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北京市馆藏文物管理办法》、《北京博物馆条例》……一系列法规政策的保驾护航下,本市博物馆门类从最初的仅有历史、自然科技、军事三大类,发展到历史、军事、天文、航天、文化、艺术、古建、宗教、通讯、铁路等十余类;公民个人博物馆由零增长为20余家。
“北京的博物馆门类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之最。”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举例说:“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的3家博物馆就分属三类,怀柔博物馆属于综合类地志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主要展现高校自己特色和历史,空竹博物馆顾名思义是全面介绍空竹的一本‘字典’。”
7年征集文物2000余件
展览是博物馆的灵魂,藏品是展览的立足点。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决策下,每年市财政拨出1500万元专款用于市属博物馆征集文物。截至2008年,市财政共计投资专项经费10350万元,征集文物2405件。
市政府的决心带动了市民的热情,免费捐赠已成为一种潮流逐渐兴起。转产的火柴厂将老账簿送到博物馆;远在美国的华侨捐出了民国时期的嫁衣……博物馆不再是一座冷冰冰的课堂,而转变为充满人情味的客厅,里面承载着这座城市人们的记忆和憧憬。“随着北京天文馆新馆等一批大中型博物馆改扩建完成,互动项目成为每个馆的主打。”于平介绍,2008年,本市33家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市民可以随时近距离接触博物馆;博物馆也动了起来,下社区、访学校,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了解北京3000年建城史和850余年建都史,畅想新北京发展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