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机遇,不同的行业所面临的机遇更不相同。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重庆市经济委员会汽车行业管理处处长曾建江先生和重庆社会科学院财经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何清先生做客新华网重庆频道,他们将就重庆和汽摩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欢迎二位。
主持人:我们知道,汽摩产业一直是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面对这次突入起来的金融风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是求各个企业"抱团"过冬,那么作为重庆汽摩产业的主管部门,市经委对这个"机遇"是如何看的呢?
曾建江:各位网友你们好。刚才主持人都已经讲到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我们经常提到"机遇",应该说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
最近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就特别强调,在挑战的面前我们要抓住机遇。关于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有这么三个方面的概括,主要是表现在:从国际上来看,这次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从局部到全球,从发达经济实体向新兴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蔓延。另外从国内来讲,我们也看到影响正从沿海向内地,从我们的出口型企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扩散。所以,在这场金融危机的面前,我们要重视它带来的危害。
今天的主题是要谈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如何来抓住机遇。我想从抓住机遇这个角度上讲,首先从国际上看,当这种危机出现的时候,汽车行业作为一个与大众老百姓和我们的生产系统直接相关的产业,它带动性很强,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它受到的冲击是很大的。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是由于它的次贷危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同时美国也是全球汽车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从市场、制造、和技术角度上讲,他都非常强大。所以当美国遇到问题以后,这些大型的集团,首先要自救,在这个自救过程当中就给我们正在兴起的新兴汽车产业就产生了一种机会。因此从国际环境上来讲,我们认为存在着机遇,也就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从国内来讲,我们这几年通过改革开放,经济稳步高速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攻克关键技术、提升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国外给我们创造了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也反复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要在促进我们持续增长、较快的稳步增长,同时进行结构调整,让我们的整体水平上一个台阶。
主持人:何所长作为金融财经方面的专家,您又是如何看的?
何清:对于机遇,刚才曾处长谈的面非常广,我在这里做一个补充。汽摩产业在重庆一直都是支柱产业,也是咱们重庆老工业基地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一个产业部门。在这种危机的背景下,从抓机遇的角度,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就机遇而言,我们可以利用在国际上很多的竞争对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的产出、生产组织包括销售市场都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竞争对手出现了问题,同样的我们国内的这些厂商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机遇,这个里面既包括市场本身的,也包括资本运作和并购这一方面的机遇。
第二,在金融危机这个大的背景下,会促使我们本土的厂商更加侧重于调整市场结构。从以前的市场指向来看,我们现在要更侧重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从这次危机整个的整个演变的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和影响更大一些,相对来讲发展中国家可能整个市场情况还要好一些。所以说我们国内的厂商更多侧重于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的开拓。同时第三个层面,从市场这个角度来讲。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4万亿内需,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拉动内需的一个途径,我想我们汽摩产业可能要在侧重于开拓农村市场,想想更多的主意。像咱们重庆的摩托车,摩托车这个行业非常有特色,我想今后在很大一块市场的潜力应该是在于农村。在农村我们,摩托车不仅可以作为交通工具,甚至是作为生产工具,这种情况也是更加普遍的。那么农村的消费市场也应该包括我们的汽车和摩托车。如果今后国家在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上再深入,比如说把我们汽车摩托车类似于像家电产品一样施行国家补贴,我想可能会对启动这个市场,对本地的厂商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主持人:曾处长觉得我们重庆汽摩产业如果要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发力,主要竞争力表现在什么地方?
曾建江:面对挑战,我们首先是在恢复生产,保增长的情况下再来发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具备充实信心,就像党中央洞察到金融危机对我们传统产业的影响开始,一直在鼓励我们国民,鼓励我们的企业,首先要增强信心。因为你要发力,没有信心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这个信心是很重要。这个信心我们也不是凭空而论的,因为这么多年我们国家在长期、稳定、持续的、高速的发展,现在我们的汽车产业保持了7%、8%的增长,去年我们是22%的增长,就是这个8%对于一些发达的成熟的汽车市场也已经是很高很高了,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首先我们要增强信心,这是第一。
第二,重庆汽车产业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恰恰是在小型的节能的环保的汽车工业方面特别有优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发力,首先要练好内功。过去我们长期的都处于市场好销,增长快状态。同时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内部的管理、技术的完善、生产平台的完善、工艺的完善、质量体系的建设等等,很多东西我们在过去的高速增长过程当中,来不及或者是条件还不太允许我们慢慢悠悠的来,现在有这个时间,有这个条件,我们先练好内功。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国家现在已经在发力,在环境上创造一个扩大内需的一个大环境,到时候就能够充分的发挥重庆汽车产业在节能、环保这个过程当中一个产业的优势,那么就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主持人:如果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持续时间很长的话,像节能、环保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何清: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是这个样子。我想从几个层面上来阐述这个结论。如果从国家这个层面来讲,节能环保其实上是体现了一种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是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这恰恰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以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在新阶段下一步的发展必然要突出的主导方向。在国家层面是要体现出这种理念。那么在当前危机的背景下,我想这种理念更加体现出价值,我想这对国家的战略层面来讲非常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个层面应该是从企业这个层面来讲,节能环保这个理念对企业来讲其实是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从重庆汽车、摩托车来看,节能、环保这都是我们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的优势。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一台车经过了你的技术升级,你的油耗下来了,整个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让成本降低了,你的竞争力就来了,你在国内有竞争力,那么在国外就会有竞争力,市场就是你的了。所以对于企业来讲他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那么对消费者来讲节能环保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活的意义,现在我们的消费理念大家也都是注重健康、自然、环境、生态。这些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一个标志。那么消费者他选择产品,选择服务也有这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对消费者来讲尽管危机造成了,危机影响在,在危机的背景下我想消费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是不会间断的,节能环保这个理念今后会成为我们整个消费领域一个不管是服务的供应者也好,消费者也好都会非常看重的一个标准。所以在我们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者都要把节能环保的理念都要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主持人:这样以来会不会改变我们重庆汽摩产业链的一个格局呢?
曾建江:咱们产业链的格局,我刚才已经讲了,包括何处长都讲了我们有相当的优势,在这个优势面前首先改变的是我们的消费者。前几年有业内的专家也在分析在中国市场上的新产品的投放量,在全球来看我们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我们一年投放在市场的,光是老百姓消费的轿车,就家用轿车,我们一年接近100个新产品。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市场,在金融危机给我们经济带来影响的过程当中,可能首先从消费产业一直到生产环节,都要发生很多的变化。
从消费这个角度上来讲,过去我们前几年,大概三年左右这个时间,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象大排量的SUV,包括一些大功能的越野车很红火,增长也很快,但是这些都已经是欧美市场、发达地区走过的路。那么到今天他们也不太消费这样的大排量了,比如说日本的车进入美国,他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美国人过去那种超前消费行为逐渐逐渐的也在改变。所以你看日本车已经慢慢的深入美国的消费者心中。因此对于我们来讲也是这样,重庆的汽车产业是全国汽车产业当中的一部分,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我们的产业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从生产产业的产业链这个角度来讲,重庆大的格局我想是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我们本身的优势就是小排量,经济型、环保型的这样一种优势,我们不会再这个过程当中放弃它。但是对于我们这个产业链过去还存在很多,比如这个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还比较细,还不是那么丰满情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重庆的汽车零部件当中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就很缺。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产业链是在我们过去优势产业链的基础上把它做事做丰满的概念。因此重庆的产业链不会产生一些大的格局变化。
主持人:刚才你们说到小排量车,我想到有专家分析说燃油税的开征将是对小排量节能车型的一个有力的推动,也可能是一个救市的方式之一,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
何清:我同意专家的分析,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机会。燃油税从开始有这个动意到现在终于决定进行开征了,从这个背景上来看,我们看得出来整个政策演变的过程。燃油税无疑是我们国家财政政策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举措,也是对于生产厂商和消费者都有非常强烈的一个政策导引。同时它也体现出节能环保的这样一个主导的理念。 燃油税的开征必将增加对于高油耗、大排量这种产品的使用成本,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抑制了SUV、大排量汽车的消费。同时它倾向于引导一种节能型的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投放市场,我想对于小排量的车型应该是有比较大的一个推动。这是确定无疑的。
在这个时候推出可能有一定的救市效果吧。
主持人:那面对金融危机引发严峻的经济形势,有的企业是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过冬,有的企业对形势的判断是有误的,如果是抄底不成就可能酿成一些损失,那么您觉得应该怎么正式判断形势来摆脱这个困境呢?
何清:针对不同的企业选择的策略是不相同的,如果这个企业在整个市场格局里面处于一种领跑者的角色,实力比较强大,那么他可以通过项目、资金的储备发挥他方方面面的优势,把握市场机会,扩大市场,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扩张自己的实力,走资本扩张的路。恰恰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正好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因为只有这种形势下并购的成本才是最低的,并购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
如果对一般的企业来讲,我想首先应该侧重于注重降低成本,降低各方面的费用,提升产品的价格优势。以价格优势来应对市场目前下滑的局面。如果对于一些实力非常弱小的企业,我想他可以考虑退出,也可以考虑以其他的方式缩短战线,不管抱团过冬也好,怎么也好,把这个危机先渡过去,等到经济形势恢复了再东山再起也还是有机会的。所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策略是这样的。
主持人:如果从经营管理方面上来讲,咱们重庆的企业是不是还是大有潜力可挖呢?
曾建江:从管理这个角度上讲,目前我们的企业应该说都是在前几年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确实欠缺得还很多。我们一方面生产的是能够充分代表现代工业特征的这样一个产品,但是我们的管理往往是一些比较落后的,传统的,一般的,或者是很肤浅的不完善的这样一种管理。比如我举个例子,我们现在采购供应链上,前几年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们要抓质量体系的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很多的企业,包括我们的一些大总成的零部件供应商,他们的质量都是靠事后的检查反馈来进行整改。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讲,因为它量比较大,批量化生产特征很明显,零部件也特别多,机电一体化的特征又特别强,技术含量又特别高,这么多的零部件,这么多的厂商一起来做一个产品,质量不是靠检查出来的,应该靠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整车厂到零部件总成,到各个零部件生产企业,从企业到一个车间到一个班组,到每个人的岗位,甚至到每个人的动作,是靠一个体系来保证这个质量不出问题。
所以我们说这个质量是一个控制的过程,而不是靠我们已经做了,然后发现有问题,再回头来检查,说我们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像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们还很欠缺。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有这个机遇,有这个时间,来补这一课。所以从管理上我们确确实实像你刚才说的我们是大有作为,并且这点时间是肯定不够的,我们还要一直做下去。
主持人:我们发现目前因为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咱们老百姓消费汽车这样一个信心是大打折扣了,这是不是购买能力下降的一种体现呢,什么时候能够恢复这种购买力呢?
何清:是的,这次由于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确实波及到了汽车消费者,不仅仅是对汽车消费的信心有所影响,而是对所有消费领域都有影响。重庆有一家传媒公司对咱们重庆一个片区的报纸的销售做了一个调查,一个报亭在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天可以卖出300份报纸,到了现在大概150份都不到,连报纸整个的销量都受影响,可想其他消费领域都受到了波及。当然这个主要是一个收入预期的影响,为什么消费预期下降,就是因为他担心今后的收入难以支撑汽车这种大宗产品的消费,所以他可能会对选择消费汽车的信心下降。我想恢复购买力,恢复人们的消费预期确实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伴随着我们整个中国经济从下滑逐步走向一个新的增长周期的时候才能实现。这个时间有多长呢,有的认为可能觉得时间长一点1-3年,有的可能认为1年以后就会走出谷底。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不确定性也是存在的,如果从短期来看明年在某一个时候也不排除随着国家启动内需政策效应的体现,能够为我们老百姓补足消费信心的勇气,可能市场就会有所改善。同时既然现在也考虑到更进一步的通过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如果这方面举措实施得有一定的效果,我们的消费者对于类似汽车这种大宗产品的消费我想可能信心会提升。
主持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需要扩大内需,那么对于汽摩行业来讲,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理解扩大内需呢?对重庆的汽摩企业来说要过冬咱们应该怎么做?
曾建江:我刚才强调说我们首先要增强信心。我认为对于消费者也应该增强信心。首先因为中央的扩大内需对我们汽车行业来讲有两个方面的比较。
第一个就是本身这个刚性的消费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已经连续五年每年100万台汽车的净增长,也就是说20%几以上的高速增长已经持续五年了。老百姓自己有车的时机已经到了,已经成熟了,所以这个刚性的消费是存在的。只是目前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下,我们都知道,金融是我们整个经济的血脉,他这个血脉来得很快,我们还来不及来思考,我们也还不知道这个血脉会怎么变,所以在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信心上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个消费是一定存在的。这个存在一方面是从我们近几年的增长。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个人储蓄,我们从刚刚改革开放的几十个亿的个人储蓄存在,现在发展到几万亿的个人存款,那么就说明我们消费的能力是存在的。并且这种消费能力不仅是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感受到了,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前两天我有一个同事从欧洲回来,他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说国外一个机场的免税店,凡是有中国民航起飞,他就会提前两小时开门,中国民航一起飞,这个免税店就关门了。所以这个结果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能看到的,这个全球人都看到了。因此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个刚性的消费是存在的,这是一个方面。
那么要扩大它是什么含义呢?我的理解是这样。因为我们近几年汽车的出口,特别是我们摩托车1/4都到国外去了。而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出口国外的市场受到了很大影响,我们是在一些中等和中下发达地区来销售我们的产品,那么这些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他们的本币的贬值,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国外市场受到一定影响以后,这一块我们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靠什么来补呢?就是要扩大国内的需求。正像何所长刚才讲到的,比如我们广大的农民他们还想有一辆摩托车,他们还想有一辆小轿车,或者是生活生产共用的一台小汽车,像我们节能的长安,我们的小面包车这样一种东西,那么就要扩大内需。把我们本身具有的这个刚性的内需把它进行扩大,这是一个概念。
那么对于重庆的汽车来说,要怎么抱团过冬,我想首先应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现在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国家是积极动起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包括国务院多次召开研究经济工作的专题会,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燃油税的问题现在正在征求意见,也有很多专家正在呼吁包括我们的车购税,因为车购税占了我们从消费者购买汽车到前面的生产环节整个过程当中的1/3的税收。 那么国家也在考虑,我们的专家在呼吁,我们的有关部门也在考虑调整我们过去一些政策还不到位的,还不太完善的一些政策,把这个宏观环境调整好,让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更有信心,能够有这个能力释放我们的需求。
在这儿我要补充一下,我看到最近也一个汽车行业协会给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了一个建议,就是对轿车消费税的改革,比如说把节能环保型的汽车的车购税调低,税率下调。另外就是对于我们的商用车、大货车,实际上这个事情也已经呼吁很多年了,我们目前的车购税是计价征收,就是你这个车卖多少钱,我在你销价的基础上乘以10%这就是车购税的征收。这一点过去我们这样制定也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因为当时我们的汽车技术进步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到今天我们的商用车、乘用车的技术进步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国家现在在鼓励环保、节能、高效这样一种消费,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也建议国家研究出台,我们最近也给相关部门打报告反应这个问题,能不能把货车,就是我们的商用车的消费税不按计价征收,按照重量来征收,因为车购税主要用于公路建设,而大货车对公路的损害也较大。把计价征收调整为计重征收,这样有利于促进我们行业的进步。
比如同样我这个汽车是8吨重,你也是8吨重,但是我的技术很差,我的自重也很重,我排放也很差,效率也很低,燃油经济性也不好,但是我就卖得便宜,我卖11万块钱,但是你那个车排放很好,燃油经济性也好,效率也很高,又节能,同等条件下你又节能,但是你卖得高,你卖20几万,计价征收,你卖20万10%就得2万块钱,我卖11万,咱俩拉的是一样重,对公路的破坏是一样的,我就少交,你就多交,这样这个政策就不利于我们技术进步。所以就把它调整过来,我们也在积极的提这样一些建议,所以从国家来看我们已经很明显的看到国家已经积极的全方位的都动起来了,怎么刺激我们的消费,增强我们消费者的信心,把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动员起来,我们一起来共渡这个难关。
那么对于企业,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企业这是一个练内功的一个最好的时机,怎么把这个挑战转化为机遇,这就是企业最要做的事情。在这儿我也想说点具体的,最近由于市场的下滑,增长的放慢,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很多困难,面对这样的一些困难,我在这儿要特别提醒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的员工,我们从过去很多很多成功的例子来看,不论是经济方面的,还是一般生活上的情况来看,都会发现一个基本的原理,每当遇到这个时候叫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这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讲,讲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说这件事情不单单是企业老板经营者的事,也不单单是职工的事。“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这是最重要的。
我前两天听了个事,有个职工态度就非常积极,我认为应该在这儿好好的宣传宣传。这个职工是生产线上一般的操作工,在这个时候他就给领导汇报,他说现在不好了,因为他们做计件的,没有活儿干就闲在那儿,他给老板建议,说他们家在陕西,他发现他们那个地方没有卖咱们这个产品的地方,但是他们那儿有卖别的产品的地方,卖得还挺好。他说能不能你给我一点条件,我就回到我那儿去卖我们这个产品。如果我去卖这个产品,我卖一辆是一辆,我没有多少本钱,老板你得出本钱,然后我来去卖,如果我卖成功了,将来我就在那儿设个点,我来卖咱们自己的产品。那老板一听挺好,老板就非常高兴,所以老板就把这个事情就交给他来做。我认为这个职工是非常聪明的,他既救厂也救自己。就像咱们经常坐飞机的时候一样,广播里面都告诉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你首先要把自己的氧气面罩带上再去救别人,所以就是这样一个原理。所以这个时候我特别强调的共渡难关不是企业的事,也不是职工的事,是大家共同的事。
另外一个对于企业来讲现在就是要防止一种急躁的情绪,因为急躁不解决问题,就要像刚才我介绍这个事,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把职工分为线上的职工,还有分一部分职工下来培训,一边培训,我们一边是不是可以对过去在生产过程当中发现的一些质量问题,一些工艺上的问题,一些营销上的,管理上的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我想我们通过这样的学习、培训,我们有这个时间,我们来积极的给老板出主意,给经营者出主意,我们借这个机会把我们过去的一些东西补起来,等到市场回转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立马跟上,这样使得我们企业通过挑战转换为机遇,这就是有可能的,如果我们大家都等,你也等,我也等,最后等到市场来的时候我们还是原来那样。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这儿也要强调这个过程肯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那些不思进取的,躺着的,没有去化挑战为机遇的这样的一些企业肯定是会被这个过程所淘汰。
主持人:刚才曾处长真的是给我们提了非常实用的一些建议。最后要请两位对我们消费者提出一些建议,我们在这个大的环境下面应该如何来行动呢?
何清:刚才曾处长提得非常好,扩大内需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消费者的信心,经济发展总有一个高低区间的一个周期性的波动,我想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比较偏低的一个水平。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消费者在这个时期,他也要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起码对自己未来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首先要有信心。那么至于具体消费当然根据他自己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收入情况选择不同的消费类型,我想这个信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