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省人民医院
医疗急救外科大楼。该楼预计明年10月投入使用
以天心阁为圆心,方圆数里正是长沙老城区。圆心往北不远,是始建于1912年、前身为“湖南仁术医院”的湖南省人民医院。从去年春天开始,一座现代化大楼在医院东侧慢慢“长高”,现在高近百米——这是该院新建的医疗急救外科大楼,也是湖南省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
6月3日上午11时,记者登上刚封顶不久的大楼高处,工人们正在进行顶部的屋面构架施工。极目远眺,贺龙体育馆等长沙“地标”尽收眼底。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方亦兵告诉记者,新大楼明年10月投入使用,可增加病床1106张,医疗服务能力较现有水平提高一倍,无异于一次全新再造。
缘起:
现有医疗资源难以满足需求:
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为一体的省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承载了相当繁重的社会医疗需求,去年共接诊病人85.8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6万人次。
日益增长的社会医疗需求,超出了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容纳能力。该院现有病床1000张,去年的床位使用率已达111%,其中,肝胆外科、骨科、儿科等6个省重点专科的病床使用率更是在120%以上。“长期有300多名病人睡在走道上,病人要转入病房只能等待。”
2005年,湖南省人民医院通过职代会审议提出,在保留门诊楼、住院楼、综合楼的基础上,在东侧新征11.3亩地块建设医疗急救外科大楼和地下停车场。规划方案得到了湖南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等部门批准,项目于去年4月动工。按照规划,医疗急救外科大楼总投资3.4亿元,建筑面积10.47万平方米,主体共24层(地下设置3层),建筑高度99.99米,为一类高层建筑。
亮点:
凸显“以病人为中心”建筑理念:
“作为医疗建筑,新大楼高度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建筑理念。”方亦兵介绍说。
由德国贝格.盖斯博希特·林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大楼,造型独具
特色,包括南北双塔,呈现出错位平行双椭圆结构。记者在大楼内看到,两个部分叠加的大厅类似数字“8”,连接处则是700平方米的电梯大厅,18个电梯井洞赫然在目。
方亦兵表示,“方案充分考虑了每一间病房的迎风面、采光强度和空气对流等因素,为此,德国设计师还专门调阅了长沙市历年来的气象资料。”从设计图纸看,病房全部安排在两座塔楼的靠窗面,中间则是医疗岛,医生、护士在内进行诊断、配药等工作。大楼形状虽然特别,设计却做到内部不留任何建筑死角,每处细小空间都有所用。
同时,大楼外立面采用双重玻璃“呼吸式”幕墙设计,更是考虑了病人在病房里的舒适性。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张亚江介绍,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双重玻璃之间形成了热通道,可通过合理开启内外幕墙,在建筑物内形成气流。“不仅保温、防噪、节能,对大楼高层的住院病人来说,即使外面下雨刮风,也可随意开窗透气。”
大楼建成后,将与原有的门诊楼、住院楼、综合楼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四合院”式布局的医疗区,一举改变院内狭窄局促的现状。同时,中部设计为3400平方米的中心绿化广场,供病人和医护人员放松休息;地下还设计了停车位500个,以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难问题。
价值:
契合新医改 承载更多公益性:
建设过程中,湖南省人民医院牵头组织的劳动竞赛如火如荼,项目工地还被中国建筑协会评为2008年度“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针对施工难度大、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承建项目的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还以农民工学校为载体,积极动员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
目前,新出台的医改方案明确了大型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省人民医院作为省属医院的龙头,必然要承载更多公益性,这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硬件基础。
医疗急救外科大楼1至3层共有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作为医疗急救用房,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急诊救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的“绿色通道”。大楼还配备了设备先进的重症监护病房、高标准的净化手术室、急诊病房等,将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医疗急救与外科手术中心之一。
方亦兵告诉记者,新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后,将极大缓解当前医院患者看病就医面临的压力,医院临床学科发展更加充分,医教研功能更加完备。“省人民医院将发展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医疗科研中心和医疗人才培训基地。”
信心宣言:
湖南省卫生厅厅长张健:
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提供公益性的基本医疗
特色服务将是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将以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首要任务,以落实公益性为根本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省人民医院急救外科大楼,以此为契机,推动我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