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湖南岳阳统建大职教体系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时间:2009-07-23 |
|
|
当前部门各自分派职业培训任务,重复建设培训机构等现象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湖南省岳阳县以政府主导统筹分散在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起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新体系。同样的经费、资源获得了数倍于以往的成效,不但培训了大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农村劳动力,也支撑起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
“六个统筹”使闲散资源形成合力
岳阳县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据统计,全县共有18个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业培训任务,几乎每个部门都设有培训经费。到2005年底,县里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及部门办的各类培训机构有15所。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吴桐介绍说,这些分属不同部门的培训机构各自为政,一方面师资、设备重复建设,资源普遍闲置;另一方面培训效果缺乏监督,效益较低。
为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潜力,2006年起,岳阳县委县政府开始探索“大职教”体制。新职教体系也被统称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实行六方面的统筹配置:统筹职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布局、专业设置、统筹实习实训、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和培训项目。新体系保留了全县教学资源、设备相对最齐备的县职业中专等六所机构作为培训基地,撤销了部门设置的12个培训机构。各部门不再全权主管各自的培训经费,而由政府统一监管。政府财政不挪用,部门不擅用。
县委书记童康宁说,新职教体系没有增加财政负担,目的是将分散的资源、经费统筹使用,建立对资源使用效率的监督机制,理顺政府、部门、职业学校的职能。其中政府职责分两块:一是县长挂帅担任“大职教”中心主任,两名副县长担任副主任,协调解决各部门的资源整合。二是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30万-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职业培训基地,确保教学正常运行。据岳阳县财政局估算,从各部门自建机构分散培训到统筹资源,全县每年至少节约了200万元培训经费。
县人事局副局长王创新说,县里整合职教资源后,各部门每年主要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考核培训结果,具体培训任务则转交给县职业中专等培训基地。部门的工作压力减轻了,也大大节省了培训成本。人事部门承担公务员计算机技术培训任务。2003年岳阳县为此专门投入30多万元建了一个机房,每年培训400多名公务员,仅教师工资、机房的维护费,一年就要五六万元。新职教体系建立后,同样的工作,每年只花1万元左右就完成了,及格率还由过去的约50%提高到了80%以上。原来分散、闲置在各培训机构的资源也得到提高。2006年,岳阳县职业中专新招学生1500人,学生总人数达到4000多人,生源爆满导致学校教学设施严重短缺。而同样是公办性质的粮食学校、卫校等学校的学生不足300人,却占有超过3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等设施,利用率不到50%。职业中专校长胡铁介绍说,这些学校被合并到职业中专后,职业中专学生的人均建筑面积由原来不到9平米增加到了13.82平方米。
整合部门职能 大大改观培训质量
“以前哪里敢到国外市场拿单?”岳阳县商务局局长许安全说,新职教体系运行后的第一个半年里,岳阳县纠结束了外派劳务工为零的历史。2007年向国外人才市场外派劳务工超过1000人。
许安全认为,外派人员培训市场的转变,得益于职教中心探索的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一体化路子。重组新职教体系之初,县里提出,职业教育必须与就业衔接,真正培训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岳阳县的劳动力职业培训已初步建立了“乡镇劳动与就业服务站选送,职业学校培训,劳动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转移”的劳动力资源网络。
来自广东佛山的陶瓷公司经营者徐进金说,企业2006年10月才与县里签下合同,2007年3月就试投产了。陶瓷业用工量大,技术要求也高,起初企业最担心铺这么大摊子找不到那么多熟练工。职教中心为此紧急选送老师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去进修,企业分两批在本地招聘的400多名工人全部经过了免费的专业培训。
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征良认为,新职教体系打破了以往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现在,劳动、商务等与人才市场需求结合紧密的部门共同制定培训要求和培训计划,职业学校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相互监督,各自发挥所长,2007年全县劳务收入比上年增加了7000多万元。
对症下药 服务农村特色产业
政府牵头统筹职教资源,一个显著的成果是结合当地各乡镇、各村的特色农业,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新职教体系建立后,职业培训已为岳阳县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依靠各乡镇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岳阳县有20个乡镇农校,过去的体制是归所在乡镇管理。据县教育局副局长方良讲,乡镇缺经费,没有师资,农校基本上形同虚设。新职教体系将20个乡镇农校统一管理,将乡镇农校、农技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协会、兴农示范基地有机联结起来,建立了系统的农技推广网络。县里结合各乡镇的特色资源,统筹各地特色农业发展,培训经费年初下发至乡镇,职业中专根据各地农业产业特征请最好的专家、师资授课,真正做到“学校培训、政府买单、农民受益”。2007年,20个乡镇农校为农村培训实用人才达1.5万余人次。
新墙镇清水村的葡萄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40亩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1800亩。种植户何小查介绍说,自己种15亩葡萄,2007年收入达20万元。根据葡萄各个生长期的情况,乡镇农校每个月至少组织1次专家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传授种植要点。农校在清水村设了授课点,教师的墙壁上列出了今年2至7月份的专家授课时间,授课的专家有湖南省农业大学著名的葡萄种植专家石雪晖,也有从其它葡萄种植大县请来的种植大户。
乡镇农校也承担细致的科技服务工作。记者在柏祥镇采访了解到,这个镇的生猪养殖已达到年出栏生猪1万余头、年产值近1000万元的规模。据镇党委副书记梁华讲,因为有农校提供技术支持,近两年不少“新手”也办起了养殖场。至今年上半年,全镇已有500多名养殖能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