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成“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强市”,推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海门市开始实施“4310”工程。
“4310”工程具体为:“4”为全力壮大四青作物(包括四色宝豆)、特色果蔬、海门山羊、优质水产品等四大优势主导产业;
由海门市农机推广站牵头承担的省农机三项工程“四青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省农机、农业、财政等部门组织的验收。
两年来,海门市建成了“四青”作物机械化生产基地核心区1140亩、辐射区1800亩,基地内田间作业、初加工、速冻保鲜机械化水平分别达45%、78%、62%,培育和发展了“四青”作物省级龙头加工企业1家,成立了海门市农产品保鲜、临江农副产品加工等协会,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机农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四青”作物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
海门山羊产于本省长江三角洲地带的肉、皮、毛兼用型山羊地方品种。早在唐代,句容一带移民迁居长江入海处崇明岛从事耕种养殖,随同带入原籍白山羊在该岛饲养、繁殖。后,白山羊逐渐扩展,遍布长江三角洲一带。在当地气候温和、水草丰盛的条件下,经过历代群众长期选育,形成了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山羊品种新类型。
被毛白色而富有光泽,头大小适中,嘴狭长,公母羊均有角、须,颈细长,身体结构匀称,背腰平直,四肢端正,蹄壳结实。发育成熟早,3-5月龄性成熟,母羊终年发情,多在春、 秋两季配种,二年3胎或一年2胎,平均产羔率228.57%。成年公羊平均体重28公斤左右,母羊18公斤左右,屠宰率48%。当地有阉割公、 母羊育肥习惯,羊肉膻气小,肉质肥嫩鲜美。羊皮的皮板足壮,细致,有油性,羊毛洁白,板皮质优属汉口路。利用当年公羔去势后秋末屠宰,用70℃温水烫羊连表皮将毛推下,成块的毛称“块毛”,毛锋明光透亮,为制作高档毛笔的原料。
分布:
海门山羊主要分布长江三角洲地带的海门、启东、南通等县,因海门为中心产区而故名。1987年,仅海门、启东、 南通三县的海门山羊年末存栏量达111.13万只。 海门山羊皮、毛、肉兼用。其板皮柔韧致密,肉质肥嫩鲜美,膻味少;毛是上等的制笔原料。山羊肠衣是医用羊肠线的原料。山羊的板皮、细光锋毛、羊小肠和山羊绒等都是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山羊肉可做成多种菜肴,提汤羊肉、红烧羊肉为冬令佳肴。
“3”为加快发展高效设施种植、规模特色养殖、高效观光休闲农业等三大产业;“10”即重点抓好20万亩特粮和6.6万亩特经,30个新建的百亩以上连片钢管大棚设施园区高效生产,10个原有的百亩连片大棚生产基地扩建提档升级,10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果品(其中1万亩优质葡萄),5个万头猪场的改扩建和6个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新建,新建5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点,沿江近50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园区和沿江渔场高效养殖示范区,东灶港滩涂千亩贝类高效养殖示范区和千亩紫菜高效养殖区,天补至三阳高速公路沿线的高效池塘养殖带等10个规模产业带(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