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该市探索出的林地均股、收益分成、合同完善、家庭承包、生态管护五种林改模式,被确定为苏中地区林改 “样板工程”。
据了解,姜堰市共有集体林地4.16万亩,其中1.1万亩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另外3.06万亩基本落实承包经营。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北分属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挟江襟淮,东临沧海,众水来汇,奔涌旋流,又称三水、罗塘。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宁启铁路和在建中的江海高速横穿东西,市镇等级公路全部联网;新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从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过2.5小时车程。
姜堰市地处亚热带北部,降水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姜堰市位于苏中平原,她南接长江,北枕淮河,东近黄海,西临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
姜堰水系发达,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
姜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小时;无霜期215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姜堰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里下河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粘土以及溱湖风景区的地热矿泉水等。
姜堰市林业局局长夏义华介绍,今年1月,该市被列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经过半年实践,该市探索出了五种林改模式。
林地均股模式。对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由村两委会研究,村民表决通过,按村民人数将每宗林地平均折股分给每个村民,集体不留股权。蒋垛镇南港村先将150多亩宜林地折算成股份平均分给村民,然后交给村民分片承包造林,集体每年获得林地承包金3万多元,村民按股权分配承包金。
收益分成模式。对历史上划由群众自由种植的集体宜林地,由集体集中发包造林,并保障原种植户一定比例的收益。一些村庄边隙地多采取这种模式。姜堰镇银穆村将原有分散种植的宜林地全部统一公开招标造林,林木收益由承包人、沿线农户、村集体三方按4??4??2分成,该村由此新增造林面积120亩。
合同完善模式。对于集体林地交由群众承包种植的,明确必须全部用于造林,原承包期已满的实行公开招标承包造林,一次性缴纳承包金。承包期未满的,由村组与承包人协商将承包地全部造林;协商不成的,通过补贴的途径,收回其经营权。该市市镇骨干河道、部分圩堤、绿色通道、排降沟渠等集体宜林地普遍采取这种模式。
家庭承包模式。对于通村通组路道、农田林网等林木收益少、管护难的地段,实行林随地走,收益全部归沿线农户所有,实行家庭承包制。
生态管护模式。对于以生态性常绿景观树种为主的林地,分别落实管护责任人,在保持生态效果的前提下,林地经营收益全部归管护责任人所有。
因地制宜采取五种林改模式,姜堰市基本实现了林定权、人定心、多方收益的目标。不少地方以林改为契机,通过改造低产林地、圩内复垦、滩地废沟塘利用等途径,改善造林条件,吸引能人投资,实行高效林业复合经营。今年该市新造林4万多亩,吸引社会投资550万元。
“林改不但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而且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增加了农村公共投入。”夏义华介绍,一些镇村还将从林改中获得的收益用于改造排灌站,修建路道桥梁,发展养老、医疗、文化等农村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