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屹,女,1964年2月出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1991年至今,在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日本德岛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工作。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及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大学化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委员,全国标准化委员会有机产品分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分析测试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化学会理事会副秘书长,北京化工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杨屹教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主讲本科生基础课及研究生学位课程。作为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在化学基础课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是大学化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获2007年北京化工大学教学名师奖,主持3项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北京市教学改革项目和3项校级教改项目,作为主要骨干参加1项北京市教学改革项目和1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化工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参与编写三部教材及两部译著。
杨屹教授主要从事色谱分析和环境分析等方向的特色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亲和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应用、大气污染物被动采样器的研制、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等。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基金等项目6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SCI、EI、ISTP收录。
名师心得:
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圣殿,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满载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的责任,容不得丝毫懈怠。
教师这一职业是催人向上的。面对许多对知识充满渴望和思想十分活跃的学生,与他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促使着教师不断去丰富、完善、提高自己,以不辱教书育人的使命。
教师这一职业是具有创造性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群体,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的教师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明和创造,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同样体现创造的能力和价值。
教师这一职业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当桃李满天下,科学和文化的精髓通过教师得到传承,莘莘学子成为有用之材的时候,教师会感受到由衷的自豪和满足。
教师这一职业是让人永葆青春的。与富有朝气的年轻学子为伴,可以让自己觉得更年轻更有激情,享受这种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种乐趣。
名师寄语:
业精于勤,荒于嬉。要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博学深思。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打好基础,善于积累,厚积薄发。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要耐得寂寞,不求名利,潜心钻研。
——与教师和学生共勉
名师名言:
做学问如做人,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方得成功之道。
所属学科学校文字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经过49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化学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现有教授28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首届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博士生导师18名,另有副教授23名。本学科在无机超分子插层化学、绿色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化学、纳米结构组装化学、化学反应的分子动态学研究及多尺度性质的分子模拟等研究领域有较高水平,近5年先后承担国家863及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其他项目280余项,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物理化学”、“大学化学实验”、“计算化学”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该学科不断扩大国际交流,现已与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吸引了1名英国专家(牛津大学博士)来华长期合作研究已达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