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政治和经济参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既给非洲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
9月13日,著名保守派智囊美国企业研究所举行了一场名为“中国崛起的非洲视角”的研讨会,就非洲国家对中国进入非洲的看法进行了探讨。
美国企业研究所一贯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然而,此次研讨会认为,中国进入非洲是有长远打算的,中国在非洲是受欢迎的,中国大举进入非洲对中非来说是双赢结果,而且非洲国家希望中国能继续加大在非洲投资。当然,与会专家也指出了中国投资非洲的一些问题以及非洲国家存在的一些疑虑。
称赞中国眼光长远
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帕特里克·马兹姆哈卡在研讨会发言中指出,近年来,非洲和中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非洲国家从中受益良多,中非关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非洲国家希望这种关系能继续发展下去。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全国委员会成员、曾担任莱索托驻丹麦和南非大使的乔·莫洛在会上说:“莱索托虽然是一个小国,但仍然可以看见很多中国商人,甚至在深山老林里也能见到中国商人的身影。中国商人非常敬业,很受欢迎,中国公司在莱索托投资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
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的非洲问题专家布罗伊蒂加姆教授则指出,中国非常重视非洲,如果西方认为非洲是一块“失败的大陆”的话,那么中国则认为非洲是“充满机遇的大陆”。
她说:“中国在非洲问题上采取了一个非常长远的眼光,一个比我们西方要长远得多的眼光。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它在非洲的影响力是好几个方面造成的。首先,它发生在中国过去50年对非洲提供不同寻常的慷慨援助项目之后。这些援助项目几乎涵盖了非洲大陆的每一个国家,包括南非。这是很不寻常的。”
她还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外交部长每年出访的第一站都是非洲国家,而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对非洲采取了这样的外交攻势。
批驳“新殖民主义”言论
针对某些舆论认为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说法,莫洛进行了批驳。
他说:“在我看来,这只是说中国现在在非洲有了影响力。我不认为这是不健康的,因为中国参与了非洲的发展。当然,就像我提到的,在商人之间存在竞争,中国商人一般会斗垮我们自己的生意人。如果这种说法来自这些人,那么,是的,你会听到这种指控。但是,我不认为这是非洲的官方立场或是非洲人的普遍看法。中国不但从来没有推行殖民主义,而且是非洲自由解放斗争中的伙伴。”
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毛罗·德洛伦佐认为,非洲领导人不接受中国正在非洲进行“新殖民主义”的说法。他说:“现在的世界政治不同于殖民时代。非洲的官方文件说,‘由于后殖民主义时代已经结束,非洲不把中国在非洲日益增加的接触看作是帝国主义的做法。非洲领导人不介意中国在非洲寻求它的利益,只要这些国家也从中获益’。”
美国莱昂·苏利万基金会高级顾问惠特尼·施奈德曼在发言中指出,刚刚在华盛顿结束的非洲-中国-美国三边对话第三次会议认为,中国和美国在非洲地区并没有什么战略利益冲突,非洲问题反而可能成为中美两国进行合作的一个领域。他甚至认为,应当把非洲-中国-美国三边对话官方化,成为一个正式的、官方的论坛。
敦促中国维护声誉
此次研讨会允许记者提问,于是本报记者向上述专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非盟委员会副主席马兹姆哈卡认为,中国在非洲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声誉管理”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应当注意自己的声誉,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特别应当注意保护当地环境,不要步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的后尘(注:壳牌公司的一条输油管2003年在尼日利亚发生爆炸后破裂,漏出的大量石油给当地造成了严重污染)。中国公司还应当妥善解决与非洲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避免出现中国公司到来之后非洲商人的生意都纷纷倒闭的现象。
此外,中国公司还应当注意劳工标准问题,如莫洛就抱怨说,在莱索托的中国公司给当地人开的工资一般只有每月100美元。当然,中方管理人员也抱怨当地人的效率太低。
马兹姆哈卡说,中国公司经营的工程项目过分依赖中国人也是一个问题,虽然中方人员这样做有实际的和自身的原因,但应当让非洲的工程师也能参与进来。
马兹姆哈卡还表示,中非之间还存在“文化障碍”问题,因此中国方面要加强同非洲国家的沟通和交流。他指出,中国方面已经意识到,如何使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和意图得到理解,以及如何消除有关中国是“新殖民主义”的说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网驻华盛顿记者李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