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韩国第一份由韩国人主办的中文日报《亚洲日报》发行了试刊号,在韩国引起了关注。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亚洲日报》将从28日起正式在韩国发行日报,通过首尔等地的街头报摊和各种发行渠道提供给韩国读 者。随着《亚洲日报》的问世,韩国外文报刊由英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打破。
“中国特色”韩国制造
在韩国,尽管各种学习外语的补习班随处可见,但韩国人对于外文媒体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迄今为止,韩国只有三份英文报刊,而且发行量都不大。因此,当《亚洲日报》出现在韩国媒体市场,韩国报业人士都感到有些意外。
在媒体发展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韩国,报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且还面临网络,乃至3G通讯技术催生出的各种视频新闻、手机新闻和手机报刊的严峻挑战。《亚洲日报》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面世,而且以日报的形式每天出24个版,确实需要很大的魄力。
然而,《亚洲日报》社长郭永吉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韩国第一份中文日报,我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踏踏实实地推动它慢慢成长”。
为了办好报纸,突出中文报刊特色,《亚洲日报》在韩国招聘了50余名工作人员,其中的25名一线记者编辑都有从业经验,而且有一大半是在韩国的中国人,熟悉媒体的运作和中文稿件的采写。15日出版的试刊号虽然是第一期报纸,但无论从语言文字和排版印刷来看,都比较成熟,风格接近中国的城市类报纸,确实很有一点“中国特色”。
此外,《亚洲日报》从起步阶段开始就很注重与中国媒体的合作,以获得丰富的新闻来源。在创刊前,《亚洲日报》与新华社驻首尔分社取得联系后,迅速决定使用新华社新闻和图片产品。该报也正在寻求与其它中国媒体实现各种形式的合作,“就像我的名字‘永吉’那样,我们的报纸以及报社与新华社的合作定会‘永远’和‘吉祥’,有长足和稳步的发展,”郭永吉告诉记者。
立足韩国展望亚洲
作为一个不懂中文、没有过驻华工作经历的报人,郭永吉敢于个人出资主办《亚洲日报》是经过一番市场调研的。
郭永吉拿出的统计数字非常有说服力。他说,预计2007年韩中往返的人员将达近600万人次,其中中国来韩100万人次,韩国赴华近500万人次。此外,目前在韩国注册的中资机构已达1.6万余家,中国企业数量在韩国的外国企业中名列第一,这些人员都可能是《亚洲日报》未来稳定的读者。
该报将其读者群定位为驻韩中国外交官、企业家、金融机构、学者、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团体,以及从事韩中贸易和关注中国的韩国读者。报纸以韩中两国经济、产业和文化领域内容为主要报道对象。
郭永吉说,“郭”姓虽然在韩国属于排名30位以外的小姓,但在中国姓郭的人很多,亚洲的“郭”姓应该是一家人。对郭永吉来说,办一张全亚洲人的报纸一直是他的梦想,而现在所有条件都很成熟。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办一份中文报纸,他说,“历史上,中国在7世纪唐代和14世纪的明代都出现了经济文化盛世。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新的一个中华盛世将在21世纪重现。这对韩国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根据郭永吉的设想,《亚洲日报》近期的目标为达到5万份左右的发行量,实现在韩国全国所有报纸零售点出售,价格上与其他日报保持一致,并在6个月内实现赢利。而报纸的中期目标是争取在往返于韩国和中国各大城市间的飞机上“露脸”,长期目标是今后打入中国市场,出现在中国国内和中韩之间的高速铁路车厢内。
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然而,《亚洲日报》目前面临着资金和人员有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今后以什么样的立场来报道中韩之间存在的问题,这是关乎报纸生存与发展的一大课题。
根据郭永吉的规划,《亚洲日报》将把今后的报道内容重点放在韩中经济领域,在报道中保持客观,兼顾各方立场。除了同时采用中韩两国的编辑和记者以外,《亚洲日报》的管理层中大部分是熟悉两国经济情况的前政府官员和媒体资深人员。报社的几位理事包括原韩国信息通信部的长官和次官,还有前财政经济部官员;报社总编崔弼圭曾任《韩国经济新闻》驻香港特派记者和驻北京特派记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对中国情况十分了解。
郭永吉说,《亚洲日报》的办报理念是:以报纸为媒介,帮助韩中两国人民全面、充分地相互了解对方国家,为韩中经贸往来搭建咨询平台,提供文化动力。郭永吉说,韩中在某些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难以回避,但《亚洲日报》不会为吸引眼球而炒作这些问题,通过激化矛盾来扩大市场。作为一份着眼于中韩两国,甚至是亚洲市场的中文报刊,《亚洲日报》将立足于为韩中两国构建一个新的交流渠道,为增进两国的经济交流和理解而努力。 (本网驻首尔记者干玉兰李拯宇)